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和谐社会的涵义 | 第10-12页 |
一、 和谐社会的涵义 | 第10页 |
二、 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和谐社会下宽严相济的死刑制度 | 第12-15页 |
一、 构建和谐社会应少杀慎杀 | 第12-13页 |
二、 和谐社会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死刑存废之争及其评价 | 第15-18页 |
一、 死刑限制论 | 第15页 |
二、 死刑慎用论 | 第15页 |
三、 死刑扩张论 | 第15-16页 |
四、 在限制死刑的基础上最终废止死刑论 | 第16页 |
五、 死刑存废论评析 | 第16-18页 |
第四章 新中国死刑制度的发展过程 | 第18-21页 |
一、 第一阶段 | 第18页 |
二、 第二阶段 | 第18-19页 |
三、 第三阶段 | 第19-20页 |
四、 第四阶段 | 第20页 |
五、 第五阶段 | 第20-21页 |
第五章 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一、 死刑罪种过多、执行过多 | 第21页 |
二、 无期徒刑的设计不严谨、不科学 | 第21-22页 |
三、 赦免制度被搁置数年未用 | 第22页 |
四、 没有充分保障死刑犯的权利 | 第22-23页 |
五、 死刑个案判决容易受到民意等外界干扰 | 第23-24页 |
第六章 改革与完善中国刑法死刑制度的构想 | 第24-31页 |
一、 从立法上逐步减少死刑罪名 | 第24页 |
二、 建议明确将生命权入“宪”,并在宪法中明确规定限制死刑 | 第24页 |
三、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死刑赦免制度 | 第24-25页 |
四、 使无期徒刑“恰如其意”,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终身监禁 | 第25页 |
五、 公开我国被判死刑的人数及执行情况 | 第25-26页 |
六、 对死刑案件程序的完善 | 第26-27页 |
(一) 对死刑案件在侦查和审判阶段的建议 | 第26-27页 |
(二) 死刑复核程序的建议 | 第27页 |
七、 司法上严格掌握死刑适用的标准 | 第27-28页 |
八、 个案判决不能受民意影响 | 第28-31页 |
结束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