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5页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7-8页
 二、 有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的界定第8-9页
 三、 文献综述第9-12页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五、 论文结构框架和主要观点第13-15页
第二章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理论思考第15-23页
 一、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必要性第15-16页
  (一) 维护劳动者基本养老权益公平的需要第15页
  (二) 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合理流动的需要第15-16页
  (三) 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需要第16页
 二、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重要意义第16-18页
  (一) 有利于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第17页
  (二) 有利于满足和平衡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第17-18页
  (三) 有利于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第18页
 三、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政策设计理念第18-21页
  (一) 公平的理念第18-19页
  (二) 效率的理念第19-20页
  (三) 政策导向性第20-21页
 四、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政策设计原则第21-23页
  (一) 公平第一的原则第21页
  (二) 高效便民的原则第21页
  (三) 利于长远的原则第21页
  (四) 自由转移的原则第21-23页
第三章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一般分析第23-32页
 一、 制度衔接的主要障碍第23-26页
  (一) 制度模式的制约第23-25页
  (二) 统筹层次的制约第25页
  (三) 经办能力的制约第25-26页
 二、 制度衔接的分类分析——一般衔接的四种类型第26-29页
  (一) 第一类:统筹区内同一制度的关系转移衔接第26-27页
  (二) 第二类:统筹区内的跨制度的关系转移衔接第27页
  (三) 第三类:跨统筹区同一制度内关系转移衔接第27-28页
  (四) 第四类:跨统筹区的跨制度的关系转移衔接第28-29页
 三、 主要矛盾——城乡之间跨制度衔接第29-32页
  (一) 筹资模式对衔接的影响第29-30页
  (二) 待遇给付模式对衔接的影响第30页
  (三) 养老保险制度自身特点对衔接的影响第30-32页
第四章 城乡跨制度衔接的解决思路与制度创新第32-42页
 一、 三种衔接思路的比较第32-35页
  (一) 补差转移思路第32-33页
  (二) 折算转移思路第33-34页
  (三) 分段计算思路第34-35页
 二、 国内外实践经验与启示第35-38页
  (一) 国内部分地区的实践经验及启示第35-37页
  (二) 欧盟养老保险跨国衔接经验与启示第37-38页
 三、 以缴费年限分段计算城乡基础养老金的新思路第38-42页
  (一) 基本思路第39-40页
  (二) 模拟实践检验第40页
  (三) 优缺点评析第40-42页
第五章 有关结论及对策建议第42-45页
 一、 主要结论第42页
 二、 有关配套措施的对策建议第42-45页
  (一) 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第43页
  (二) 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计发办法第43页
  (三) 大力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第43-44页
  (四) 建设统一标准的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附录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天使投资发展进程初探
下一篇:成都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与农民工综合保险一体化措施及实施效果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