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民生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思路与相关文献 | 第12-14页 |
二、朱熹的生平与时代 | 第14-25页 |
(一) 朱熹的生平 | 第14-15页 |
(二) 宋代的经济结构特征 | 第15-20页 |
1. 农业的发展 | 第16-18页 |
2. 手工业的发展 | 第18页 |
3. 商业与海外贸易的发展 | 第18-19页 |
4. 货币关系的发展 | 第19-20页 |
(三) 两宋的社会矛盾 | 第20-25页 |
1. 宋代民族矛盾的发展 | 第20-21页 |
2. 宋代阶级矛盾的激化 | 第21-25页 |
三、朱熹民生思想探源 | 第25-35页 |
(一) 富民、惠民的儒家传统 | 第25-27页 |
(二) 仁政的民生取向 | 第27-29页 |
(三) 两宋的施政方略 | 第29-35页 |
1. 强化中央集权制 | 第29-31页 |
2. 缜密的供养政策 | 第31-33页 |
3. 高度中央集权化财税 | 第33-35页 |
四、朱熹的民生思想体系 | 第35-50页 |
(一) 民生之本在于农 | 第35-40页 |
1. 不误农时,递相劝率 | 第36-37页 |
2. 改良土壤,勤施肥料 | 第37页 |
3. 兴修水利,保护资源 | 第37-38页 |
4. 保护耕牛,不妨农务 | 第38页 |
5. 多种经营,增加产量 | 第38-39页 |
6. 减免租税,奖励垦荒 | 第39-40页 |
(二) 缓役使而急赈灾 | 第40-45页 |
1. 省赋恤民,重予轻取 | 第41-43页 |
2. 差役夫役,减轻负担 | 第43页 |
3. 赈济救民,急于星火 | 第43-44页 |
4. 田主佃户,二者相须 | 第44-45页 |
5. 行经界,控制贫富差距的扩大 | 第45页 |
(三) 节用爱民 | 第45-48页 |
1. 薄税恤民 | 第46页 |
2. 裁减军用 | 第46-47页 |
3. 削减宗室和官吏俸禄 | 第47-48页 |
(四) 朱熹民生思想的合理价值及影响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