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北矿11-2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并行电法探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覆岩破坏理论研究动态 | 第14-18页 |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采动顶板岩层破坏探测技术应用现状 | 第18-22页 |
·验公式法 | 第18页 |
·相似模拟 | 第18-19页 |
·现代数学、力学研究评价 | 第19页 |
·原位勘探技术 | 第19-22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6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2 煤层回采顶板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6页 |
·覆岩破坏的含义及形式 | 第26页 |
·采场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 | 第26-28页 |
·采动影响下覆岩运移动力特征 | 第26-27页 |
·覆岩破坏的最终形态 | 第27-28页 |
·覆岩破坏范围最大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计算 | 第28-31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覆岩破坏的演变规律 | 第31-34页 |
·覆岩破坏应力变化过程 | 第31-33页 |
·覆岩破坏引起岩体导电参数的变化过程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并行电法探测基础研究 | 第36-50页 |
·电法勘探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 | 第36页 |
·并行电法系统 | 第36-41页 |
·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工作模式 | 第37-39页 |
·数据采集 | 第39-40页 |
·技术指标 | 第40-41页 |
·并行电法数据处理及成像 | 第41-43页 |
·常规解编手段 | 第41-42页 |
·高分辨处理手段 | 第42-43页 |
·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介绍 | 第43-46页 |
·正演算法 | 第43-45页 |
·反演算法 | 第45-46页 |
·电法解释的理论基础 | 第46-49页 |
·岩石的电阻率 | 第46-48页 |
·岩石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工作面顶板“三带”监测系统研究 | 第50-56页 |
·顶板破坏监测系统井下设计 | 第50-53页 |
·钻孔技术指标 | 第51-52页 |
·监测器件的选择与维护 | 第52-53页 |
·顶板破坏监测测系统的构建 | 第53-55页 |
·顶板监测系统的构成 | 第53-54页 |
·顶板监测系统的采集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工程实例分析 | 第56-76页 |
·顾北矿概况 | 第56-57页 |
·顾北矿地质概况 | 第56页 |
·工作面开采条件 | 第56-57页 |
·顾北矿电法顶板“三带”监测应用与分析 | 第57-71页 |
·施工安装 | 第57-60页 |
·数据处理 | 第60-71页 |
·基于反向神经网络的裂高预计 | 第71-75页 |
·反向神经网络简介 | 第71-72页 |
·预测模型的设计与训练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