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合成及掺杂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0页
   ·引言第11页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原理第11-14页
     ·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第11-13页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第13-14页
   ·正极材料概述第14-16页
     ·锂离子正极材料第14-15页
     ·正极材料 LiNi_(1/3)Co_(1/3Mn_(1/3)O_2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第15-16页
   ·正极材料 LiNi_(1/3)Co_(1/3Mn_(1/3)O_2合成方法第16-21页
     ·高温固相法第16-17页
     ·共沉淀法第17-19页
     ·溶胶凝胶法第19页
     ·喷雾干燥法第19-20页
     ·其他方法第20-21页
   ·正极材料 LiNi_(1/3)Co_(1/3Mn_(1/3)O_2改性方法第21-28页
     ·掺杂改性第22-25页
     ·表面包覆第25-27页
     ·共混改性第27-28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与创新之处第28-30页
     ·研究意义第28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创新之处第29-3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0-34页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30-31页
   ·正极材料 LiNi_(1/3)Co_(1/3Mn_(1/3)O_2的制备第31-32页
     ·前驱体的制备第31页
     ·正极材料 LiNi_(1/3)Co_(1/3Mn_(1/3)O_2的制备第31-32页
   ·材料表征第32-33页
     ·粒径分析第32页
     ·振实密度测试第32页
     ·物相分析第32-33页
     ·材料形貌分析第33页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3-34页
     ·电池制作第33页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33-34页
第三章 掺杂 Mg、Zn的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34-45页
   ·正极材料 LiNi_(1/3-x)Co_(1/3)Mn_(1/3)M_xO_2(M=Mg, Zn) 的制备第35页
   ·样品的振实密度与粒径分析第35-36页
   ·不同掺杂量下正极材料 XRD 分析第36-39页
     ·掺杂Mg材料的XRD分析第36-38页
     ·掺杂Zn材料的XRD分析第38-39页
   ·不同倍率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39-44页
     ·0.1 C倍率下材的电化学性能第39-40页
     ·1 C倍率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40-42页
     ·2 C倍率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掺杂Ti的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5-59页
   ·Ti 取代Ni掺杂的正极材料 LiNi_(1/3)Co_(1/3)Mn_(1/3)Ti_xO_2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5-51页
     ·Ti 取代掺杂Ni的正极材料 LiNi_(1/3)Co_(1/3)Mn_(1/3)Ti_xO_2的制备第45-46页
     ·样品的振实密度与粒径分析第46-47页
     ·不同Ti掺杂量下正极材料XRD分析第47-48页
     ·0.1 C 倍率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48-49页
     ·不同倍率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49-51页
   ·Ti分别取代Ni、Co、Mn掺杂的正极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第51-57页
     ·Ti取代Co、Mn的正极材料的制备第51页
     ·样品的振实密度与粒径分析第51-52页
     ·掺杂材料的XRD分析第52-53页
     ·掺杂正极材料形貌分析第53-55页
     ·0.1 C倍率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55-56页
     ·不同倍率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结论及建议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件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锂电正极材料对比分析
下一篇:电力负荷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