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豫北山地民居的人文区划与类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1页
图和附表清单第11-15页
1 绪论第15-22页
   ·论文选题第15-18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5-16页
     ·研究现状第16-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对象第18页
     ·研究范围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实地踏勘第19页
     ·资料总结第19页
     ·叠图分析法第19页
     ·对比分析第19-20页
     ·归纳总结第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论文框架第20-22页
2 豫北山地民居的区划研究第22-30页
   ·自然环境综述第22-23页
     ·地理地貌第22页
     ·气候温度第22页
     ·农业特征第22-23页
     ·交通特征第23页
   ·历史综述第23-25页
     ·历史演变第23-24页
     ·人口特征第24页
     ·文化经济第24-25页
     ·人文特征第25页
   ·民居区划第25-30页
     ·基于行政区划、陆高海深及交通关系的分析第25-26页
     ·基于综合自然区划、地质状况及农业区划的分析第26-27页
     ·豫北山地民居的类型特征第27-30页
3 豫北山地民居类型和营造特征第30-71页
   ·豫北山地民居基本特征综述第30页
   ·以济源为中心的版筑墙(筑土/打土墙)+悬山瓦屋面的营造区第30-40页
     ·济源民居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第30-31页
     ·民居的材料、结构、构造和细部装饰第31-37页
     ·建筑空间探究第37-39页
     ·小结第39-40页
   ·以焦作修武为中心的土/石墙+囤顶的营造区第40-48页
     ·焦作民居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第40页
     ·民居的材料、结构、构造和细部装饰第40-44页
     ·建筑空间探究第44-47页
     ·小结第47-48页
   ·以安阳石板岩(石墙+石板屋顶)悬山屋面为代表的石板房片区第48-56页
     ·安阳民居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第48-49页
     ·民居的材料、结构、构造和细部装饰第49-54页
     ·建筑空间探究第54-55页
     ·小结第55-56页
   ·博爱石/砖/土墙+瓦屋顶片区综述第56-60页
     ·博爱民居所处的环境第56页
     ·民居的材料、结构、构造和细部装饰第56-59页
     ·小结第59-60页
   ·鹤壁石/墙+平屋顶片区综述第60-66页
     ·鹤壁民居所处的环境第60页
     ·民居的材料、结构、构造和细部装饰第60-64页
     ·鹤壁民居的构件演化第64页
     ·小结第64-66页
   ·豫北山地民居与相邻山西民居的比较研究第66-71页
     ·与相邻运城民居比较研究第66-67页
     ·与相邻晋城民居的比较研究第67-68页
     ·与相邻长治民居的比较研究第68-69页
     ·山西建筑对博爱民居的影响探究第69-70页
     ·小结第70-71页
4 北山地民居空间形态比较研究第71-84页
   ·豫北山地民居平面类型比较分析第71-82页
     ·院落组合空间组合第71-77页
     ·单体建筑的构成第77-82页
   ·小结第82-84页
5 豫北山地民居发展和演变思考第84-90页
   ·豫北山地民居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第84-86页
     ·豫北山地民居的现状第84-85页
     ·豫北山地民居价值第85-86页
   ·豫北山地民居形态演变第86-89页
     ·豫北山地民居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第86-87页
     ·民居类型演变第87页
     ·民居类型反思第87-89页
   ·小结第89-90页
6 结论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参考书籍第91页
 期刊第91页
 学位论文第91-93页
附录第93-137页
 附录一:豫北山地民居测绘图第93-100页
 附录二:豫北山地现存民居调查情况第100-126页
 附录三:山西山地现存民居调查表第126-129页
 附录四:调研情况表第129-130页
 附录五:豫北山地民居研究访谈对象表第130-131页
 附录六:豫北山地院落形式分表第131-13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7-138页
后记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PON的光纤光栅传感网接入系统研究
下一篇:踝管综合征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