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诱惑侦查的法律控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2章 诱惑侦查的基本理论 | 第14-22页 |
| ·诱惑侦查的定义 | 第14-15页 |
| ·诱惑侦查与相近概念 | 第15-18页 |
| ·诱惑侦查与警察圈套 | 第16页 |
| ·诱惑侦查与卧底侦查 | 第16-17页 |
| ·诱惑侦查与线人侦查 | 第17-18页 |
| ·诱惑侦查与控制下支付 | 第18页 |
| ·诱惑侦查的特征 | 第18-20页 |
| ·秘密性与欺骗性 | 第18-19页 |
| ·前瞻性与主动性 | 第19页 |
| ·直接性与非强制性 | 第19-20页 |
| ·诱惑侦查的类型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我国诱惑侦查现状及困境分析 | 第22-33页 |
| ·我国诱惑侦查的现状 | 第22-29页 |
| ·我国诱惑侦查理论现状 | 第22-25页 |
| ·我国诱惑侦查立法现状 | 第25-27页 |
| ·我国诱惑侦查司法现状 | 第27-29页 |
| ·我国诱惑侦查存在问题 | 第29-32页 |
| ·刚性不足的相关立法 | 第29-30页 |
| ·范围宽泛的侦查主体 | 第30页 |
| ·适用任意的案件范围 | 第30-31页 |
| ·监督虚无的适用过程 | 第31页 |
| ·违法后果的救济空白 | 第31-32页 |
| ·存在侵权的侦查方式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诱惑侦查的域外考察 | 第33-45页 |
| ·英美法系诱惑侦查制度考察 | 第33-39页 |
| ·英国诱惑侦查制度考察 | 第33-35页 |
| ·美国诱惑侦查制度考察 | 第35-39页 |
| ·大陆法系诱惑侦查制度考察 | 第39-43页 |
| ·德国诱惑侦查制度考察 | 第39-40页 |
| ·日本诱惑侦查制度考察 | 第40-43页 |
| ·域外诱惑侦查制度的评价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我国诱惑侦查的法律控制 | 第45-57页 |
| ·诱惑侦查应遵循的原则 | 第45-48页 |
| ·合理怀疑原则 | 第45-46页 |
| ·必要手段原则 | 第46页 |
| ·程序正当原则 | 第46-47页 |
| ·行为适度原则 | 第47页 |
| ·违法责任原则 | 第47-48页 |
| ·诱惑侦查的立法控制 | 第48-52页 |
| ·限制诱惑侦查权力使用 | 第48-50页 |
| ·构建违法侦查救济制度 | 第50-52页 |
| ·诱惑侦查的司法控制 | 第52-56页 |
| ·控制诱惑侦查程序启动 | 第52-53页 |
| ·加强诱惑侦查体制监督 | 第53-54页 |
| ·增加诱惑侦查违法审查 | 第54-55页 |
| ·限制诱惑侦查执法程度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