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相关评价体系 | 第12-13页 |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相关评价体系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6-19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创新型城市相关理论 | 第19-30页 |
·创新系统理论 | 第19-24页 |
·创新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 | 第19-20页 |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第20-22页 |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 第22-23页 |
·城市创新系统理论 | 第23-24页 |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 第24-27页 |
·创新型城市概念的界定 | 第24-25页 |
·创新型城市的主体 | 第25-27页 |
·城市创新能力的概念 | 第27页 |
·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 | 第27-29页 |
·根据规模和地位分类 | 第27-28页 |
·根据主导产业分类 | 第28页 |
·根据文化背景分类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0-40页 |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设计思路 | 第30-31页 |
·评级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31页 |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 第31-39页 |
·城市知识创新能力 | 第32-33页 |
·城市技术创新能力 | 第33-34页 |
·城市制度创新能力 | 第34页 |
·城市服务创新能力 | 第34-35页 |
·城市文化创新能力 | 第35-36页 |
·城市综合创新能力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评价指标筛选的相关性模型构建 | 第40-64页 |
·极大不相关分析法 | 第40-41页 |
·建立原始数据库 | 第41-46页 |
·相关性分析——极大不相关分析 | 第46-61页 |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46-53页 |
·指标筛选 | 第53-61页 |
·最终评价指标体系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5章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 第64-79页 |
·创新能力指标评价方法与模型 | 第64-67页 |
·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 第67-75页 |
·评价城市的选择和数据库的建立 | 第67-68页 |
·样本城市的因子分析评价过程 | 第68-75页 |
·提升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建议 | 第75-78页 |
·注重创新型城市的系统创新 | 第76页 |
·推进知识与技术创新互动协调发展 | 第76-77页 |
·加强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 | 第77-78页 |
·健全文化政策与完善文化法规 | 第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