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载药缓释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9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温敏微胶囊研究进展第14-19页
     ·温度敏感型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温敏原理第15-18页
     ·温敏微胶囊的应用与开发进展第18页
     ·温敏微胶囊研究展望第18-19页
   ·PNIPAAm温敏共聚物和水凝胶研究进展第19-24页
     ·PNIPAAm类温敏型聚合物第20-22页
     ·PNIPAAm温敏水凝胶的应用第22-23页
     ·PNIPAAm温敏水凝胶的改性第23-24页
   ·溴氰菊酯的性质和现有剂型第24-27页
     ·溴氰菊酯的理化性质第24-25页
     ·溴氰菊酯的用途和特点第25-26页
     ·溴氰菊酯现有剂型简介第26-27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7-29页
     ·研究意义第27-28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9页
第二章 原位聚合法制备溴氰菊酯微胶囊第39-52页
   ·引言第39-40页
   ·实验部分第40-41页
     ·试剂和仪器第40页
     ·测试方法第40页
     ·制备方法第40-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8页
     ·微胶囊形成过程分析第41-42页
     ·尿素甲醛物质的量比及浓度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第42-43页
     ·体系pH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第43-44页
     ·反应温度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第44页
     ·搅拌速率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第44-45页
     ·芯材壁材比例对微胶囊的影响第45页
     ·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第45-46页
     ·酸化时间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第46-47页
     ·助剂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第47页
     ·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实验条件第47-48页
   ·微胶囊的性质表征第48-49页
     ·微胶囊的形貌第48页
     ·微胶囊包封率的测定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第三章 层层自组装法制备多层膜和温敏微胶囊第52-83页
   ·前言第52-54页
   ·实验部分第54-59页
     ·实验药品第54页
     ·测试仪器第54-57页
     ·PNIPAAm-co-SVS 的合成步驟第57-58页
     ·层层自组装制备多层膜第58页
     ·制备PSS掺杂的CaCO_3微球第58页
     ·层层自组装制备微胶囊第58-59页
   ·结果与讨论第59-76页
     ·单体NDAAm和SVS聚合过程分析第59页
     ·PNIPAAm-co-SVS的表征第59-63页
     ·聚合物LCST的测定第63-65页
     ·动态光散射研究的聚合物聚集行为第65-68页
     ·自组装形成多层膜第68-70页
     ·以CaCO_3为核制备微胶囊第70-73页
     ·以溴氰菊酯晶体为核制备微胶囊第73-74页
     ·溴氰菊酯微胶囊的温敏控制释放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第四章 载药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第83-108页
   ·引言第83-84页
   ·实验部分第84-90页
     ·实验试剂第84页
     ·测试方法第84-86页
     ·PNIPAAm凝胶的合成机理第86页
     ·载药无孔凝胶和多孔凝胶的制备第86-90页
   ·结果与讨论第90-105页
     ·红外光谱第90-93页
     ·凝胶的宏观形态第93-94页
     ·扫描电镜第94-97页
     ·溶胀/退胀性能第97-98页
     ·凝胶溶胀率第98-100页
     ·溶胀动力学第100-103页
     ·退胀动力学第103-104页
     ·PNIPAAm水凝胶的温敏控释性能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8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1-11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秸秆及其提取物的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
下一篇:有机氟硅改性聚氨酯单体、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