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环境责任保险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环境责任保险的产生 | 第12-15页 |
一、 环境责任保险的兴起 | 第12页 |
二、 环境责任保险的内涵 | 第12-13页 |
三、 环境责任保险的基本功能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环境责任保险的国内实践 | 第15-22页 |
一、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相关立法 | 第15-17页 |
二、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实践 | 第17-20页 |
三、 当前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环境责任保险的理论背景分析 | 第22-34页 |
第一节 为何要进行商业保险 | 第22-24页 |
一、 小型企业投保的原因 | 第22-23页 |
二、 大型企业投保的原因 | 第23页 |
三、 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可保险的风险 | 第24-28页 |
一、 第一套确定可保性的标准及其局限 | 第24-25页 |
二、 第二套标准及其局限性 | 第25-26页 |
三、 环境风险的可保性 | 第26-27页 |
四、 基于风险的可保性标准讨论引申的两个问题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环境风险和保险:关于激励的问题 | 第28-29页 |
一、 承保人和投保人都缺乏动力的情形 | 第28-29页 |
二、 预期投保人缺乏投保的压力的情形 | 第29页 |
第四节 现代环境责任保险的途径 | 第29-34页 |
一、 通过差异化对环境风险进行综合管理 | 第29-31页 |
二、 通过污染保险联营增强市场本身能力 | 第31页 |
三、 按需提供保险产品 | 第31-32页 |
四、 替代风险转移(ART)/替代风险融资(ARF)模式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 第34-45页 |
第一节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局限性 | 第34-37页 |
一、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优越性 | 第34-35页 |
二、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局限性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议 | 第37-45页 |
一、 明确三方利益的分配和平衡 | 第37页 |
二、 采取强制保险的模式 | 第37-39页 |
三、 承保机构以及再保险 | 第39页 |
四、 加强统计工作提高风险预见性 | 第39-40页 |
五、 利用非统一的保单确定责任 | 第40-41页 |
六、 保险公司参与企业环境风险的管理 | 第41-42页 |
七、 可替代性的制度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