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 奶牛乳房炎的概述 | 第13-14页 |
2 体细胞数与乳房炎的关系 | 第14-16页 |
·体细胞数 | 第14-15页 |
·体细胞数与乳房炎抗病力在生理学上的相关 | 第15页 |
·奶牛 MHC 与体细胞数的关系 | 第15-16页 |
3 目前在乳房炎抗性研究的情况 | 第16-20页 |
·SCC 及其微卫星标记 | 第17-19页 |
·抗性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 第19页 |
·其他有关乳房炎遗传学研究情况 | 第19-20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篇 试验部分 | 第21-44页 |
第一章 奶牛隐性乳房炎与乳汁中体细胞数的相关分析 | 第21-2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试验动物及乳样的采集 | 第21页 |
·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以及质量控制 | 第21页 |
·乳汁中体细胞数的测定 | 第21-22页 |
·隐性乳房炎与乳汁中体细胞数的相关分析 | 第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4. 讨论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 第24-3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 第24页 |
·微卫星引物 | 第24-25页 |
·试剂 | 第25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以及质量控制 | 第25页 |
·PCR 扩增 | 第25-26页 |
·电泳情况与分析 | 第26-27页 |
·各基因型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相关分析 | 第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等位基因组成、等位基因频率等计算 | 第27-30页 |
·多态性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等遗传参数的估计 | 第30-31页 |
·基因型与对应奶牛个体乳汁中的体细胞数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1-32页 |
4. 讨论 | 第32-34页 |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引进高产奶牛的遗传多样性 | 第32-33页 |
·各基因型与隐性乳房炎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IL-8 受体和牛乳铁蛋白基因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标记研究 | 第34-40页 |
1. 试验对象 | 第34-3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4.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MBL 基因对引进高产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标记研究 | 第40-44页 |
1. 试验对象 | 第4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附录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