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喀斯特山地生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植物物候学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 物候学研究内容及其发展过程 | 第13-15页 |
2. 物候学研究现状 | 第15页 |
3. 物候研究与植被恢复、景观适配群落建设的关系 | 第15-16页 |
4. 影响物候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 | 第16-20页 |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1-25页 |
第一节 研究区环境特征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研究样地概况 | 第22-25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第一节 植物物候观察 | 第25页 |
第二节 地面气象观测 | 第25-28页 |
第三节 枯落物研究 | 第28-29页 |
1. 凋落物收集 | 第28页 |
2. 地表死地被物现存量及其持水特性 | 第28页 |
3. 林地土壤含水率测定 | 第28-29页 |
第四节 物候资料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石林喀斯特山地乡土植物的物候特征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 第30-48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石林喀斯特山地乡土植物物候格局 | 第31-34页 |
1. 萌芽期 | 第31页 |
2. 展叶期 | 第31页 |
3. 开花期 | 第31-33页 |
4. 果熟期 | 第33页 |
5. 叶变色期 | 第33-34页 |
6. 落叶期 | 第34页 |
第三节 石林喀斯特山地乡土植物物候格局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 第34-39页 |
第四节 主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第五节 聚类分析 | 第40-44页 |
第六节 讨论 | 第44-48页 |
1. 叶片物候与生态因子 | 第44-46页 |
2. 开花结果物候与生态因子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石林喀斯特山地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物与死地被物的动态特征 | 第48-57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年凋落物总量及其组分 | 第49页 |
第三节 凋落物各组分的季节动态 | 第49-52页 |
第四节 地表死地被物现存量及分解率 | 第52-53页 |
第五节 地表死地被物的持水量及土壤含水量 | 第53-54页 |
第六节 讨论 | 第54-57页 |
1. 森林凋落量 | 第54-55页 |
2. 森林地表死地被物现存量动态 | 第55-57页 |
第六章 讨论与建议 | 第57-63页 |
第一节 植物物候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 第57-59页 |
第二节 物候与凋落物的关系及其干扰对凋落物动态的影响 | 第59-61页 |
第三节 植物物候季节性与景区植被景观配置的关系 | 第61-62页 |
第四节 石林景区适配群落景观配置的建议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6页 |
发表文章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