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概念 | 第11-16页 |
一、儿童、少年、青少年的词义概念 | 第11页 |
二、对未成年人年龄的规定 | 第11-13页 |
(一) 我国内地对未成年人年龄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 我国香港地区关于“儿童”、“少年人”、“成年人”的规定 | 第12-13页 |
三、刑事责任能力辨析 | 第13-16页 |
(一) 中国古代刑法体系中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 第13-14页 |
(二) 刑事责任年龄概述 | 第14-15页 |
(三) 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 | 第16-28页 |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定义 | 第16-19页 |
(一)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称谓的变化过程 | 第16页 |
(二) 我国内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和理解 | 第16-17页 |
(三) 我国台湾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和理解 | 第17-19页 |
二、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处理的特有原则 | 第19-22页 |
(一) 从宽处罚原则 | 第19-20页 |
(二) 不适用死刑原则 | 第20-21页 |
(三) 尽量适用缓刑的原则 | 第21-22页 |
(四) 双向保护原则 | 第22页 |
三、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种适用问题 | 第22-28页 |
(一) 无期徒刑的适用 | 第22-24页 |
(二) 剥夺政治权利刑的适用 | 第24-26页 |
(三) 罚金刑的适用 | 第26-27页 |
(四) 没收财产的适用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对未成年人的刑罚执行及非刑罚处罚方式 | 第28-37页 |
一、刑罚执行场所——未成年管教所 | 第28-30页 |
二、非刑罚处罚方式 | 第30-35页 |
(一) 劳动教养 | 第30-31页 |
(二) 收容教养 | 第31-32页 |
(三) 劳动教养以及收容教养的执行场所 | 第32-33页 |
(四) 工读学校 | 第33-35页 |
三、目前我国刑法体系对未成年人犯罪刑罚设置的缺陷 | 第35-37页 |
(一) 对成年人适用重刑的,对未成年人也推定为重刑 | 第35-36页 |
(二)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设置缺少阶梯结构 | 第36页 |
(三) 刑罚规定太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 第36-37页 |
(四) 在刑罚结构上,并未按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区分 | 第37页 |
第四章 尝试阶段的社区矫正制度 | 第37-45页 |
一、社区矫正相关法律规定滞后 | 第38-39页 |
二、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较窄 | 第39-41页 |
三、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 第41-42页 |
四、工作衔接上的不严密 | 第42页 |
五、执法主体和执行主体分离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