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触媒视角下的老校园外缘区整合设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课题综述第9-11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概况第11-15页
     ·校园及其外缘区整合发展研究方面第11-13页
     ·城市触媒理论的研究方面第13-15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9页
     ·城市触媒第15-16页
     ·老校园第16页
     ·校园外缘区第16-18页
     ·整合设计第18-19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9-2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0页
   ·论文基本框架第20-22页
第2章 基础研究第22-35页
   ·老校园外缘区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第22-28页
     ·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第22页
     ·高等教育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第22-25页
     ·城市高校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第25-27页
     ·城市房地产业的崛起第27-28页
     ·城市文化的全面复兴第28页
   ·老校园外缘区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第28-30页
     ·教育体制与社会需求方面第28-29页
     ·校园空间的拓展与界定方面第29页
     ·文化影响与历史形态保护方面第29-30页
   ·城市触媒理论框架的引入第30-33页
     ·城市触媒的内涵第30-31页
     ·城市触媒的特点第31-32页
     ·城市触媒的作用第32页
     ·城市触媒的运作过程第32-33页
     ·整合设计中引入城市触媒理论的重要意义第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老校园外缘区的城市触媒运作分析第35-51页
   ·老校园外缘区的触媒特征第35-38页
     ·老校园外缘区城市触媒的功能特点第35-36页
     ·老校园外缘区触媒作用的动力来源第36-38页
   ·老校园外缘区城市触媒系统分析第38-41页
     ·城市触媒与市场机制第38-39页
     ·老校园外缘区城市触媒的本质涵义第39页
     ·老校园外缘区城市触媒系统的演化模式第39-41页
   ·老校园外缘区城市触媒要素原初态第41-49页
     ·用地功能系统要素第41-45页
     ·交通系统要素第45-46页
     ·文化空间系统要素第46-47页
     ·景观系统要素第47-49页
   ·老校园外缘区城市触媒要素的协同与建序第49-50页
     ·城市触媒要素的协同第49页
     ·城市触媒要素的建序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老校园外缘区整合设计第51-94页
   ·整合设计的原则第51-53页
     ·触媒作用的整体化原则第51页
     ·触媒功能的多样化原则第51-52页
     ·触媒设置的人本化原则第52页
     ·触媒催化的动态渐进化原则第52-53页
   ·整合设计的目标第53-55页
     ·实现功能结构整体优化保证校园有机增容第53-54页
     ·建立高效交通系统提高区域运转效率第54页
     ·探寻区域文化特色激发社会活力第54-55页
   ·整合设计的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第55-93页
     ·整合设计工作框架的建立第55-56页
     ·调查与分析第56-58页
     ·老校园外缘区发展影响要素的触媒化第58-79页
     ·以城市触媒要素为核心进行老校园外缘区的整合设计第79-90页
     ·整合设计的表达第90-91页
     ·建立老校园外缘区整合设计保障机制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结论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附录1 笔者实地调研一览第99-100页
附录2 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情况一览表第100-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体育建筑屋盖的开与合
下一篇:建筑形象的仿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