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直埋敷设管道受力计算与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本课题的提出意义 | 第10-11页 |
·与本课题有关的现状 | 第11-14页 |
·直埋管道受力设计方法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直埋受力计算软件的发展现状 | 第13页 |
·直埋管道受力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2章 直埋管道受力分析及基本设计原则 | 第16-24页 |
·直埋管道的荷载 | 第16-20页 |
·直埋管道的力荷载 | 第16页 |
·直埋管道的位移荷载 | 第16-17页 |
·直埋管道的力—位移荷载 | 第17-20页 |
·直埋管道的应力分类和失效形式 | 第20-22页 |
·直埋管道的应力分类 | 第20页 |
·直埋管道受力的主要失效形式 | 第20-22页 |
·直埋管道运行时的状态及其安装方式 | 第22-23页 |
·直埋管道运行时的状态 | 第22页 |
·直埋管道安装方式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供热直埋敷设管道的受力设计方法 | 第24-39页 |
·壁厚计算 | 第24-26页 |
·《规程》中壁厚计算方法 | 第24页 |
·《区域供热手册》中壁厚计算方法 | 第24页 |
·壁厚计算方法的对比与选择 | 第24-26页 |
·循环塑性变形计算 | 第26-27页 |
·《规程》中循环塑性变形计算方法 | 第26页 |
·《区域供热手册》中循环塑性变形计算方法 | 第26页 |
·循环塑性变形计算方法的对比与选择 | 第26-27页 |
·低循环疲劳破坏计算 | 第27-30页 |
·弯头低循环疲劳破坏的应力计算 | 第27-29页 |
·折角低循环疲劳破坏的应力计算 | 第29-30页 |
·整体失稳中的垂直失稳计算 | 第30-32页 |
·《规程》中垂直失稳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区域供热手册》中垂直失稳计算方法 | 第31页 |
·垂直失稳计算方法的对比与选择 | 第31-32页 |
·局部失稳计算 | 第32-33页 |
·按管道不同组件分类的应力计算 | 第33-34页 |
·直管的应力计算 | 第34页 |
·弯头、折角和三通的应力计算 | 第34页 |
·补偿器的选择和计算 | 第34-36页 |
·《规程》中补偿器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管道设计》中补偿器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 第36页 |
·补偿器的选择和计算方法的对比与选择 | 第36页 |
·固定墩(座)合成推力的计算 | 第36-38页 |
·固定墩(座)单侧内力的计算 | 第37页 |
·固定墩(座)合成推力的计算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直埋管道受力计算软件的研究 | 第39-55页 |
·国内已有软件的剖析 | 第39-44页 |
·CAESAR2 软件 | 第39-42页 |
·直埋供热管道设计计算软件 | 第42-44页 |
·论文作者编制软件 | 第44-48页 |
·软件的功能 | 第44-47页 |
·软件功能的实现 | 第47页 |
·软件的特点 | 第47-48页 |
·利用软件设计工程实例 | 第48-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供热直埋管道受力中几个问题的浅析 | 第55-72页 |
·直埋敷设安装方法与受力的关系 | 第55-57页 |
·无补偿冷安装方式 | 第55-56页 |
·有补偿冷安装方式 | 第56页 |
·预热安装方式和一次性补偿器安装方式 | 第56-57页 |
·内压和土壤摩擦力对管段热伸长量的影响 | 第57-61页 |
·内压对管道热伸长量的影响 | 第57-60页 |
·土壤摩擦力对管道热伸长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热伸长量线算法适用条件的分析 | 第61-67页 |
·热伸长量线算法 | 第61-62页 |
·利用公式计算对线算法进行验算 | 第62-65页 |
·利用公式推导对线算法进行验算 | 第65-67页 |
·Eα和C 值对管道受力设计的影响 | 第67-69页 |
·E α对管道受力设计的影响 | 第67-68页 |
·C 值对管道受力设计的影响 | 第68-69页 |
·固定墩(座)所在管段几种不同布置方式的比较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