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运行效能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废水生物脱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硫酸盐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硫化物生物氧化工艺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同时硝化反硝化 | 第16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 | 第16-17页 |
·好氧反硝化 | 第17页 |
·厌氧氨氧化 | 第17-18页 |
·全程自养脱氨氮 | 第18页 |
·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的提出及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的提出 | 第18-19页 |
·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2-24页 |
·课题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2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试验装置设计 | 第24-25页 |
·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硫化物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他阴离子浓度 | 第26-27页 |
·单质硫的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试验仪器 | 第28-29页 |
第3章 混养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可行性研究 | 第29-41页 |
·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 | 第29-31页 |
·种泥的来源及目标菌种的驯化 | 第29页 |
·反应器的启动方法与条件 | 第29-30页 |
·反应器的连续流运行 | 第30-31页 |
·反应器的运行效能 | 第31-38页 |
·硫化物的去除及其转化效能 | 第31-35页 |
·硫化物的去除情况 | 第31-32页 |
·理论单质硫产率 | 第32-34页 |
·进出水中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的浓度 | 第34-35页 |
·硝酸盐、乙酸盐的去除效果 | 第35-37页 |
·pH、碱度变化情况 | 第37-38页 |
·混养同步脱硫反硝化过程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反应系统内生物相分析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pH值对同步脱硫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41-52页 |
·pH值对硫化物去除及其转化产物的影响 | 第41-46页 |
·pH值对硫化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1-43页 |
·对单质硫产率的影响 | 第43页 |
·对出水硫代硫酸根浓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对出水硫酸盐浓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pH值对乙酸盐和硝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对乙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6页 |
·对硝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pH值对系统碱度及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 第47-49页 |
·对出水碱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对系统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 第48-49页 |
·pH值影响同步脱硫反硝化过程的本质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硫氮比对混养同步脱硫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52-60页 |
·硫氮比对硫化物去除及其转化效能的影响 | 第52-56页 |
·对硫化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对单质硫产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不同S/N比条件下进出水硫代硫酸根浓度对比 | 第54-55页 |
·不同S/N比条件下进出水硫酸根浓度对比 | 第55-56页 |
·硫氮比对硝酸盐、乙酸盐的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6页 |
·硫氮比对其他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56-58页 |
·S/N比对出水pH值和碱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S/N比对系统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 第57-58页 |
·同步脱硫反硝化过程的最适S/N比 | 第58页 |
·硫氮比影响混养同步脱硫反硝化过程的本质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的最大处理负荷 | 第60-68页 |
·硫化物去除及其转化效能 | 第60-63页 |
·硫化物的去除效果 | 第60-61页 |
·理论单质硫产率 | 第61-62页 |
·出水硫代硫酸根浓度 | 第62-63页 |
·出水硫酸根浓度 | 第63页 |
·硝酸盐和乙酸盐去除效果 | 第63-64页 |
·其它工艺参数的变化情况 | 第64-66页 |
·出水pH值和碱度 | 第64-65页 |
·系统氧化还原电位 | 第65-66页 |
·工艺的最大处理负荷的确定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