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1章 舆论监督建设性的概论及实证分析 | 第11-26页 |
·舆论监督及舆论监督“建设性”的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舆论监督的内涵 | 第11-12页 |
·舆论监督的“建设性” | 第12-13页 |
·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3-19页 |
·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 | 第13-18页 |
·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建设性舆论监督的主体和客体分析 | 第19-21页 |
·舆论监督的主体 | 第19-20页 |
·舆论监督的客体 | 第20-21页 |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 第21页 |
·媒体对于农民工问题的舆论监督实证分析 | 第21-26页 |
·媒体对于农民工问题的舆论监督及取得的社会效果 | 第21-24页 |
·报道为舆论监督带来的启示 | 第24-26页 |
第2章 建设性是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与时俱进的要求 | 第26-34页 |
·舆论监督的建设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构建和发展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26-28页 |
·提倡舆论监督的建设性是对中国国情最深刻的理解 | 第26-27页 |
·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建设性的舆论监督 | 第27-28页 |
·强调建设性是对媒体社会责任理解的深化 | 第28-30页 |
·建设性的贯彻是对媒介新闻角色的重新定位 | 第30-31页 |
·建设性的实施比单纯的舆论监督更崇高 | 第31-34页 |
第3章 关于舆论监督建设性的哲学思考 | 第34-37页 |
·“批判性”与“建设性”——“破”与“立”的辩证关系 | 第34-35页 |
·臾论监督与舆论监督建设性的辩证关系 | 第35-37页 |
第4章 舆论监督建设性的理性构建 | 第37-46页 |
·媒体本身就是一种建设性力量 | 第37-39页 |
·建设性的提倡为舆论监督正名(舆论监督≠批评报道) | 第39-40页 |
·建设性高于批判性 | 第40-41页 |
·建设性更注重公众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 第41-44页 |
·公共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 | 第42-43页 |
·普通公众 | 第43-44页 |
·建设性的基本立场为舆论监督提供可靠的主题保证和操作条件 | 第44-46页 |
第5章 舆论监督建设性的实现途径 | 第46-51页 |
·观念层面:树立建设性的报道理念 | 第46页 |
·操作层面:注重实际效果 | 第46-51页 |
·议程设置 | 第46-48页 |
·与其他监督方式联合 | 第48页 |
·媒体联动 | 第48-49页 |
·反馈机制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