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的理论渊源 | 第11-26页 |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经典理论 | 第11-16页 |
1·1·1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关于阶级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理论 | 第11页 |
1·1·2 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关于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论 | 第11-16页 |
1·2 列宁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与实践探索 | 第16-20页 |
1·2·1 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及其性质的科学预见 | 第16-17页 |
1·2·2 要善于改用改良主义的行动——列宁从社会主义矛盾论断出发的改革设想 | 第17-18页 |
1·2·3 通过新的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列宁对无产阶级政权下新的矛盾解决方式的可贵探索 | 第18-20页 |
1·3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与实践 | 第20-25页 |
1·3·1 在这种共同性的基础上,像苏联社会在道义上和政治上的一致、苏联各族人民的友谊以及苏维埃爱国主义这样一些动力也得到了发展——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观点 | 第20-22页 |
1·3·2 斯大林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的实践 | 第22-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及其贡献 | 第26-47页 |
2·1 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 | 第26-42页 |
2·1·1 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的核心 | 第26-32页 |
2·1·1·1 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毛泽东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基础性观点 | 第26-28页 |
2·1·1·2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特点的理论分析 | 第28-30页 |
2·1·1·3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论 | 第30-31页 |
2·1·1·4 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毛泽东关于通过发展生产力以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观点。 | 第31-32页 |
2·1·2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论的可贵探索 | 第32页 |
2·1·2·1 毛泽东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毛泽东通过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直接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可贵理论探索 | 第32-36页 |
2·1·2·1·1 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内容的理论分析 | 第32-34页 |
2·1·2·1·2 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毛泽东关于两类矛盾的直接动力作用的理论阐析 | 第34-36页 |
2·1·2·2 毛泽东关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思想——通过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途径促进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可贵探索。 | 第36-42页 |
2·1·2·2·1 社会制度还要改革,还会用‘革命’这个词——毛泽东通过体制改革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思想 | 第36-39页 |
2·1·2·2·2 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的东西有一个跃进——毛泽东通过对外开放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 | 第39-42页 |
2·2 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的理论贡献 | 第42-46页 |
2·2·1 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是“在深刻地概括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丰富的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典范”——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包含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突破。 | 第42-44页 |
2·2·2 毛泽东同志曾经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以解决。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找到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正确途径,这就是进行改革开放——毛泽东社会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的理论缺陷及实践探索失误 | 第47-58页 |
3·1 毛泽东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途径的实践探索失误及其动力论视角分析 | 第47-52页 |
3·1·1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探索失误及其后果 | 第47-49页 |
3·1·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的动力论视角分析 | 第49-52页 |
3·1·2·1 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根本动力的认识缺陷是他上述失误的深层理论根源。 | 第50-51页 |
3·1·2·2 穷是动力这句话讲得很对。因为穷就要革命,就要不断革命。富了,事情就不妙了,中国现在不富,将来富了,也一定会发生问题。——毛泽东忽视物质因素的决定作用之发展动力理论根源。 | 第51-52页 |
3·2 毛泽东晚年以阶级斗争方式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实践探索失误及其理论分析 | 第52-58页 |
3·2·1 毛泽东晚年以阶级斗争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途径的实践探索失误 | 第52-54页 |
3·2·2 毛泽东晚年以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直接动力的实践探索失误的理论分析 | 第54-58页 |
3·2·2·1 私有制搞掉了,政权拿到无产阶级手里,但是上层建筑问题(政治战线与思想意识形态上)还没有解决——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不足是他重提阶级斗争的主要理论根源。 | 第54-56页 |
3·2·2·2 抓革命,促生产——毛泽东试图以阶级斗争为直接动力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他误解经典阶级斗争理论的必然。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