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山矽卡岩铜矿床特征与成因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主要成果 | 第19-20页 |
·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成矿地质背景 | 第21-30页 |
·地层 | 第22-23页 |
·构造 | 第23-26页 |
·岩浆岩 | 第26-28页 |
·矿产 | 第28-30页 |
3 赋矿地层特征 | 第30-42页 |
·岩性组合 | 第31-32页 |
·岩相学 | 第32-34页 |
·矿物学 | 第34-37页 |
·白云石 | 第34-36页 |
·硫化物 | 第36-37页 |
·地球化学 | 第37-42页 |
·主量元素 | 第37-39页 |
·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 | 第39-40页 |
·成矿元素 | 第40-42页 |
4 侵入岩特征 | 第42-58页 |
·岩体地质 | 第42页 |
·年代学 | 第42-45页 |
·岩相学 | 第45-47页 |
·矿物学 | 第47-53页 |
·角闪石 | 第48-49页 |
·黑云母 | 第49-51页 |
·斜长石与钾长石 | 第51-52页 |
·硫化物 | 第52-53页 |
·地球化学 | 第53-58页 |
·主量元素 | 第53-54页 |
·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 | 第54-57页 |
·成矿元素 | 第57-58页 |
5 矽卡岩矿床特征 | 第58-81页 |
·矿床地质 | 第58-63页 |
·控矿构造 | 第58-59页 |
·矿体地质 | 第59-61页 |
·矿石类型及其特征 | 第61-63页 |
·岩相学 | 第63-66页 |
·矿物学 | 第66-73页 |
·石榴石 | 第66-68页 |
·辉石 | 第68-69页 |
·橄榄石与蛇纹石 | 第69-70页 |
·黑云母与白云母 | 第70-72页 |
·红柱石与钾长石 | 第72-73页 |
·硫化物 | 第73页 |
·地球化学 | 第73-81页 |
·主量元素 | 第73-75页 |
·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 | 第75-76页 |
·成矿元素 | 第76-77页 |
·同位素 | 第77-81页 |
6 成矿流体特征 | 第81-90页 |
·流体包裹体类型与组合 | 第81-83页 |
·均一温度与盐度 | 第83-86页 |
·成分 | 第86-87页 |
·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87-90页 |
·氢氧同位素 | 第87-88页 |
·碳同位素 | 第88-90页 |
7 矿床成因 | 第90-117页 |
·成岩成矿时代 | 第90-91页 |
·成岩时代 | 第90页 |
·成矿时代 | 第90-91页 |
·岩浆岩成因 | 第91-96页 |
·矿物结晶的压力与温度 | 第91-94页 |
·岩浆岩成因 | 第94-96页 |
·成矿构造环境 | 第96-97页 |
·矽卡岩与矿化空间分带 | 第97-107页 |
·岩性组合分带 | 第98-100页 |
·矿物组合变化 | 第100-102页 |
·矿物成分变化 | 第102-104页 |
·成矿元素变化 | 第104页 |
·岩石化学变化 | 第104-105页 |
·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 | 第105-107页 |
·矽卡岩与矿化时间演化 | 第107-110页 |
·进化交代阶段 | 第108-109页 |
·磁铁矿阶段 | 第109页 |
·石英-硫化物阶段 | 第109页 |
·晚退化蚀变阶段 | 第109-110页 |
·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来源 | 第110-112页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110页 |
·成矿流体来源 | 第110-112页 |
·成矿流体演化 | 第112-113页 |
·流体相态 | 第112-113页 |
·均一温度与盐度演化 | 第113页 |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第113-117页 |
8 结论 | 第117-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1页 |
附录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