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引言 | 第13-35页 |
·高等植物雌配子体的发育及调控 | 第13-19页 |
·高等植物雌配子体的发育 | 第13页 |
·雌配子体发育分子调控的研究 | 第13-18页 |
·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化学研究 | 第18-19页 |
·植物发育的细胞周期调控 | 第19-30页 |
·植物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因子 | 第19-24页 |
·CDKs | 第19-20页 |
·Cyclins | 第20-23页 |
·RBRs | 第23页 |
·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其他因子 | 第23-24页 |
·植物细胞周期的同步化 | 第24-30页 |
·植物细胞同步化诱导的概况 | 第24-25页 |
·同步化的诱导方法 | 第25-29页 |
·细胞同步化的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钙调素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 第30-34页 |
·钙调素与配子体发育 | 第30-32页 |
·钙调素与细胞增殖 | 第32-34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35页 |
2 油松雌配子体游离核有丝分裂的细胞学及组织化学观察 | 第35-61页 |
·雌配子体的分离及观察 | 第35-42页 |
·材料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6页 |
·酶解条件的建立 | 第35页 |
·雌配子体分离技术的建立 | 第35-36页 |
·雌配子体分离及观察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酶解最佳条件的确定 | 第36-38页 |
·雌配子体的分离 | 第38-41页 |
·不育系雌配子体及游离核的观察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雌配子体的分离 | 第41页 |
·可育系雌配子体游离核分裂规律 | 第41-42页 |
·不育系雌配子体及游离核的变异 | 第42页 |
·雌配子体游离核有丝分裂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42-48页 |
·材料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珠心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 第43-44页 |
·雌配子体超微结构的观察 | 第44-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不育系雌配子体及游离核超微结构的异常 | 第47-48页 |
·珠心细胞的衰退过程 | 第48页 |
·游离核有丝分裂的组织化学观察 | 第48-54页 |
·材料 | 第49页 |
·方法 | 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胚珠珠被组织的发育 | 第49页 |
·胚珠珠心组织的发育 | 第49-50页 |
·胚珠中多糖、蛋白质及脂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胚珠发育过程中类绒毡层细胞的发育 | 第52-53页 |
·不育系雌配子体珠心细胞的异常加厚 | 第53页 |
·胚珠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 第53-54页 |
·胚珠离体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学观察 | 第54-59页 |
·材料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页 |
·胚珠的离体培养 | 第54页 |
·石蜡切片观察 | 第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页 |
·讨论 | 第54-59页 |
·离体培养条件下可育系胚珠的生长发育特点 | 第54-58页 |
·离体培养条件下不育系胚珠的生长发育特点 | 第58页 |
·离体培养条件下珠心、珠被等组织细胞的生长特点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3 油松胚珠及种胚细胞周期的初步研究 | 第61-83页 |
·油松愈伤组织诱导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 第61-67页 |
·材料 | 第61页 |
·方法 | 第61-62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61-62页 |
·悬浮体系的建立和参数的测定 | 第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7页 |
·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62页 |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的筛选 | 第62-65页 |
·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 第65-67页 |
·讨论 | 第67页 |
·悬浮细胞的同步化 | 第67-71页 |
·材料 | 第67-68页 |
·方法 | 第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0页 |
·最适HU 处理浓度 | 第68-69页 |
·最适HU 处理时间 | 第69页 |
·流式细胞仪分析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1页 |
·G_1 期与M 期细胞蛋白质的研究 | 第71-81页 |
·材料 | 第71页 |
·方法 | 第71-77页 |
·实验试剂 | 第71-72页 |
·溶液配制 | 第72-75页 |
·仪器设备 | 第75页 |
·蛋白质提取 | 第75页 |
·2-D 电泳 | 第75-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80页 |
·讨论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4 CaM 和类Cyclin C 蛋白对油松雌配子体游离核分裂影响的初探 | 第83-97页 |
·CaM 对游离核分裂的影响 | 第83-92页 |
·CaM 在悬浮细胞细胞周期中的表达 | 第83-88页 |
·材料 | 第83页 |
·方法 | 第83-8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7-88页 |
·CaM 在游离核分裂关键时期的表达 | 第88-91页 |
·材料 | 第88页 |
·方法 | 第88-8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9-91页 |
·讨论 | 第91-92页 |
·CaM 与油松细胞周期 | 第91页 |
·CaM 与油松游离核分裂 | 第91-92页 |
·类Cyclin C 蛋白对游离核分裂的影响 | 第92-95页 |
·类Cyclin C 蛋白在悬浮细胞细胞周期中的表达 | 第92-93页 |
·材料 | 第92页 |
·方法 | 第92-9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3页 |
·类Cyclin C 蛋白在游离核分裂关键时期的表达 | 第93-95页 |
·材料 | 第93页 |
·方法 | 第9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3-95页 |
·讨论 | 第95页 |
·类Cyclin C 蛋白与油松细胞周期 | 第95页 |
·类Cyclin C 蛋白与油松游离核分裂 | 第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97-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7页 |
个人简介 | 第117-118页 |
导师简介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