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荒漠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基本概念及产生背景 | 第13-15页 |
·荒漠植物与水分关系 | 第15-17页 |
·荒漠区植被与生态水文效应 | 第17-19页 |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与生态水文过程 | 第19-21页 |
·生态水文过程模拟与模型建立 | 第21-22页 |
·干旱荒漠区生态需水量研究 | 第22-23页 |
·干旱荒漠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趋势 | 第23-24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4-32页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4-30页 |
·地理位置 | 第24-25页 |
·地质、地貌 | 第25-26页 |
·气候 | 第26-28页 |
·土壤 | 第28页 |
·植被 | 第28-29页 |
·水文 | 第29-30页 |
·研究区社会经济状况 | 第30-32页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2-38页 |
·研究内容 | 第32页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32-36页 |
·植被与地下水位调查 | 第32页 |
·土壤水分测定 | 第32-33页 |
·植物液流测定 | 第33-34页 |
·不同地下水位植被蒸散量测定 | 第34-35页 |
·三种固沙灌木降水截留测定 | 第35页 |
·土壤凝结水观测研究 | 第35-36页 |
·植物根系测定 | 第36页 |
·技术路线 | 第36-38页 |
4 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第38-49页 |
·前言 | 第38页 |
·结果分析 | 第38-48页 |
·降水量多年变化趋势 | 第38-40页 |
·降水量月、季变化 | 第40-42页 |
·降水变率 | 第42-44页 |
·降水频率与保证率 | 第44-45页 |
·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 | 第45-46页 |
·民勤不同区域干旱周期分析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5 绿洲-荒漠过渡带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其对固沙植被的影响 | 第49-94页 |
·前言 | 第49-50页 |
·地下水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 第50页 |
·地下水动态 | 第50-58页 |
·地表来水量与地下水开采量 | 第50-52页 |
·绿洲边缘地下水位纵向变化 | 第52-54页 |
·绿洲边缘地下水位横向变化 | 第54-56页 |
·地下水位年内动态 | 第56-58页 |
·固沙植被对地下水埋深响应 | 第58-91页 |
·典型固沙植物生长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 第58-73页 |
·梭梭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 第59-61页 |
·柽柳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 第61-68页 |
·白刺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 第68-73页 |
·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位变化与植物群落演替 | 第73-75页 |
·地下水位变化与荒漠化草甸群落演替 | 第73-74页 |
·地下水位变化与沙质荒漠植物群落演替 | 第74页 |
·地下水位变化与人工植被群落演替 | 第74-75页 |
·绿洲-荒漠过渡带地下水位变化对典型植物种群落生态位的影响 | 第75-77页 |
·固沙植物根系特征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 第77-87页 |
·模拟不同地下水位Lysmeter 组成及水分调节 | 第78-79页 |
·不同地下水位对梭梭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79-85页 |
·不同地下水位对柽柳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85-87页 |
·雨养条件下典型固沙植物根系分布特征 | 第87-91页 |
·小结 | 第91-94页 |
6 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固沙植被对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 | 第94-136页 |
·前言 | 第94页 |
·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影响 | 第94-108页 |
·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的格局与特点 | 第94-95页 |
·固沙植被对降水入渗和土壤水分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 第95-108页 |
·典型固沙植被区基本特征及下垫面土壤粒径组成 | 第95-96页 |
·试验期间次降水特征 | 第96-97页 |
·降水与不同植被区土壤入渗的关系 | 第97-99页 |
·不同植被区土壤剖面湿润锋随时间迁移过程 | 第99-106页 |
·固沙植被区次降水过程水量平衡 | 第106-108页 |
·典型固沙植被对降雨截留过程的影响 | 第108-116页 |
·植被的截留过程与被测树种地上部分属性 | 第109页 |
·典型固沙灌木冠层穿透水变化 | 第109-112页 |
·典型固沙灌木冠层截留特征 | 第112-115页 |
·降水强度与典型固沙灌木冠层降水截留率的关系 | 第115-116页 |
·典型固沙植被对土壤凝结水的影响 | 第116-124页 |
·凝结水形成及日变化 | 第116-119页 |
·凝结水量时空分布及其估算 | 第119-122页 |
·气象因子对土壤凝结水影响分析 | 第122-124页 |
·典型固沙植被的蒸腾耗水特征 | 第124-132页 |
·蒸腾耗水日变化规律 | 第125-128页 |
·灌木蒸腾耗水对不同天气条件的响应 | 第128-130页 |
·蒸腾耗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 第130页 |
·三种灌木蒸腾耗水特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130-132页 |
·小结 | 第132-136页 |
7 民勤荒漠绿洲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 | 第136-145页 |
·前言 | 第136页 |
·生态需水植被的面积确定 | 第136-137页 |
·单株生态需水特征 | 第137-139页 |
·不同树种最大生态需水的季节变化 | 第137-138页 |
·不同树种单株最大生态需水量年际变化 | 第138页 |
·不同树种单株最大生态需水量比较 | 第138-139页 |
·主要防护植被生态需水量 | 第139-140页 |
·不同树种生态需水定额确定 | 第139页 |
·不同树种最大生态需水量计算 | 第139页 |
·不同树种林木实际生态需水量估算 | 第139-140页 |
·降水与生态需水量的耦合分析 | 第140-142页 |
·小结 | 第142-145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145-15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45-148页 |
·讨论与建议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2页 |
个人简介 | 第162-163页 |
导师简介 | 第163-164页 |
在读期间成果目录清单(2005-2008) | 第164-166页 |
后记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