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直流输电的特点 | 第14-15页 |
·直流输电线路的电场效应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建筑物时合成电场的二维计算方法 | 第20-40页 |
·引言 | 第20页 |
·基本方程和假设 | 第20-21页 |
·标称电场的计算 | 第21-25页 |
·极导线起晕场强和起晕电压的计算 | 第25-26页 |
·合成电场的二维计算 | 第26-29页 |
·计算方法的试验验证 | 第29-33页 |
·试验装置和试验条件 | 第29-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30-33页 |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典型建筑物的合成电场分析 | 第33-38页 |
·邻近平顶房屋的合成电场 | 第33-35页 |
·邻近坡顶房屋的合成电场 | 第35-36页 |
·邻近水坝的合成电场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的三维计算方法 | 第40-57页 |
·引言 | 第40页 |
·标称电场的三维计算 | 第40-47页 |
·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40-42页 |
·坐标变换 | 第42-46页 |
·广义逆矩阵求解线性方程组 | 第46-47页 |
·电力线的寻找方法 | 第47-49页 |
·合成电场的三维计算 | 第49页 |
·计算方法的试验验证 | 第49-54页 |
·物理试验模型 | 第49-50页 |
·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50-53页 |
·二维与三维计算结果比较 | 第53-54页 |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越森林植被时净空距离的确定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单回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建筑物时合成电场的分布特性 | 第57-73页 |
·引言 | 第57页 |
·单回水平排列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建筑物的合成电场 | 第57-65页 |
·建筑物高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建筑物宽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建筑物长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建筑物与线路之间距离的影响 | 第61-62页 |
·线路高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极导线间距的影响 | 第63-65页 |
·单回垂直排列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建筑物的合成电场 | 第65-72页 |
·建筑物高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建筑物宽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建筑物长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建筑物与线路之间距离的影响 | 第68-69页 |
·线路高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极导线间距的影响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建筑物时合成电场的分布特性 | 第73-94页 |
·引言 | 第73页 |
·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建筑物的合成电场 | 第73-77页 |
·按--/++排列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建筑物的合成电场 | 第77-85页 |
·建筑物高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建筑物宽度的影响 | 第78-79页 |
·建筑物长度的影响 | 第79-80页 |
·建筑物与线路之间距离的影响 | 第80-82页 |
·线路高度的影响 | 第82-83页 |
·极导线间距的影响 | 第83-84页 |
·双回导线接近距离的影响 | 第84-85页 |
·按-+-+排列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建筑物的合成电场 | 第85-93页 |
·建筑物高度的影响 | 第85-86页 |
·建筑物宽度的影响 | 第86-87页 |
·建筑物长度的影响 | 第87-88页 |
·建筑物与线路之间距离的影响 | 第88-89页 |
·线路高度的影响 | 第89-90页 |
·极导线间距的影响 | 第90-91页 |
·双回导线接近距离的影响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6章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第94-104页 |
·引言 | 第94页 |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第94-97页 |
·人工神经元及其传递函数 | 第94-95页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 | 第95-96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 | 第96-97页 |
·BP神经网络 | 第97页 |
·神经网络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97-103页 |
·学习样本和输入输出变量的选取 | 第97-100页 |
·隐含层及其节点数的选取 | 第100-101页 |
·学习方法和训练模式的选择 | 第101-102页 |
·网络的训练及结果预测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12-11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作者简介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