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农药残留分析概况 | 第12-20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13-17页 |
| ·目前农药残留分析常用及新兴的检测技术 | 第17-20页 |
| ·乐果和氰戊菊酯的残留研究 | 第20-23页 |
| ·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20-21页 |
| ·应用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国内外对乐果、氰戊菊酯的降解的研究 | 第22-23页 |
| ·国内外拟除虫菊酯分析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 | 第24-29页 |
| ·农药在土壤中淋溶迁移的原理 | 第24-25页 |
| ·农药在土壤中淋溶迁移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农药在土壤中淋溶移动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 ·供试药剂的理化性质 | 第27-28页 |
| ·拟除虫菊酯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研究情况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氰戊菊酯、乐果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检测方法研究 | 第29-37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 ·试剂 | 第29-30页 |
|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 ·样品处理 | 第30页 |
| ·样品制备 | 第30页 |
| ·净化 | 第30-31页 |
| ·色谱条件 | 第31-32页 |
| ·样品定性与定量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标准曲线 | 第32-33页 |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33页 |
| ·净化方法的选择 | 第33-34页 |
| ·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 | 第34页 |
| ·结论 | 第34-37页 |
| 第三章 25%乐·氰乳油在小麦上的最终残留及消解动态 | 第37-49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 ·田间试验 | 第37-40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 ·土壤类型、气候条件 | 第38页 |
| ·施药方法 | 第38页 |
| ·采样方法 | 第38-39页 |
| ·样品包装及储运 | 第39页 |
| ·消解动态试验 | 第39页 |
| ·2006最终残留试验 | 第39-40页 |
| ·2007年最终残留试验 | 第40页 |
| ·乐果和氰戊菊酯的分析方法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 ·乐果的消解动态结果 | 第40-45页 |
| ·25%乐·氰乳油在土壤、麦秆、麦穗中的最终残留结果 | 第45-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浓硫酸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 | 第49-57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试验材料 | 第49-50页 |
| ·仪器 | 第49-50页 |
| ·试剂 | 第50页 |
| ·供试土壤样品 | 第50页 |
| ·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 ·提取 | 第50-51页 |
| ·净化 | 第51页 |
| ·色谱条件 | 第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 ·标准曲线 | 第51-52页 |
| ·浓硫酸—乙醇纯化技术 | 第52-53页 |
| ·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及适用性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7页 |
| 第五章 拟除虫菊酯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 | 第57-69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供试材料 | 第57-58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57-58页 |
| ·试剂 | 第58页 |
| ·供试土壤样品 | 第58页 |
| ·试验方法 | 第58-60页 |
| ·土柱设计 | 第58-59页 |
| ·土柱装填 | 第59页 |
| ·试验步骤 | 第59-60页 |
| ·分析方法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9页 |
| ·功夫菊酯迁移试验结果 | 第60-62页 |
| ·氰戊菊酯迁移试验结果 | 第62-64页 |
| ·溴氰菊酯的迁移试验结果 | 第64-66页 |
| ·影响拟除虫菊酯农药向下迁移的因素分析 | 第66-69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9-73页 |
| ·总结 | 第69-70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70-71页 |
| ·不足之处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发表文章 | 第81-83页 |
| 附录 | 第83-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