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核果类果树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4-30页 |
1 核果类果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茎尖及茎段培养 | 第14-15页 |
·胚培养 | 第15-16页 |
·胚乳、子叶及下胚轴培养 | 第16页 |
·原生质体培养 | 第16-17页 |
·叶片再生培养 | 第17-18页 |
·其他类型的培养 | 第18-19页 |
·组织培养的主要影响因子 | 第19-20页 |
·基本培养基 | 第19页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 第19-20页 |
·培养条件 | 第2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2 核果类果树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核果类果树遗传转化方法 | 第21-22页 |
·影响果树遗传转化的因素 | 第22-23页 |
3 小结 | 第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0页 |
第二章 三个李品种离体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30-4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0-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初代培养 | 第31页 |
·外植体采集与处理 | 第31页 |
·外植体表面消毒 | 第31页 |
·增殖培养 | 第31-32页 |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 第31页 |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芽增殖的影响 | 第31-32页 |
·培养基pH值对增殖的影响 | 第32页 |
·生根培养 | 第32页 |
·试管苗驯化移栽 | 第32页 |
·培养条件 | 第32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1页 |
·大石早生李离体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32-36页 |
·初代培养 | 第32-34页 |
·外植体取材时间对培养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消毒方法对培养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增殖培养 | 第34-35页 |
·基本培养基为大石早生李增殖的影响 | 第34页 |
·增殖培养基中BA和NAA对芽增殖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 第35-36页 |
·试管苗炼苗移栽 | 第36页 |
·小黄李砧木离体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36-39页 |
·初代培养 | 第36页 |
·基本培养基对小黄李增殖的影响 | 第36-37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芽增殖的影响 | 第37-38页 |
·培养基pH值对增殖的影响 | 第38页 |
·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 第38-39页 |
·试管苗驯化移栽 | 第39页 |
·大玫瑰离体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39-41页 |
·基本培养基对大玫瑰增殖的影响 | 第39页 |
·不同浓度BA和NAA组合对大玫瑰增殖的影响 | 第39-40页 |
·GA_3对大玫瑰芽增殖和伸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 第41页 |
·试管炼苗和移栽 | 第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初代培养的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外植体取材 | 第41-42页 |
·外植体消毒 | 第42页 |
·影响继代培养的因素 | 第42-43页 |
·培养基选择 | 第42-43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 | 第43页 |
·培养基pH值的影响 | 第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小黄李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 第46-5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6-48页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48页 |
·叶片再生 | 第46-47页 |
·基本培养基筛选 | 第46-47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组合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47页 |
·暗培养时间对小黄李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47页 |
·抗氧化剂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47页 |
·茎段再生 | 第47页 |
·基本培养基筛选 | 第47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组合茎段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47页 |
·不同节位对小黄李白化茎段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47页 |
·培养条件 | 第47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7-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 | 第48-51页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 | 第48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组合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48-50页 |
·BA/IBA浓度组合对小黄李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48-49页 |
·BA/NAA浓度组合对小黄李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49-50页 |
·TDZ/2,4-D浓度组合对小黄李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50页 |
·暗培养时间对小黄李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50-51页 |
·小黄李叶片再生不定芽的褐化问题 | 第51页 |
·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 | 第51-54页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 | 第51-52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组合茎段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不同节位对小黄李白化茎段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5页 |
·再生培养基的筛选 | 第54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的影响 | 第54-55页 |
·暗培养的影响 | 第55页 |
·外植体类型的影响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全文结论 | 第58-60页 |
图版Ⅰ | 第60-61页 |
图版Ⅱ | 第61-62页 |
图版Ⅲ | 第62-63页 |
图版Ⅳ | 第63-64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