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前言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8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8页 |
·个案分析法 | 第8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8-9页 |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运动员权利的法理分析 | 第11-28页 |
·运动员的概述 | 第11-14页 |
·运动员的界定 | 第12页 |
·运动员的分类 | 第12-14页 |
·权利的概念 | 第14-19页 |
·资格说 | 第14页 |
·自由说 | 第14-15页 |
·意志说 | 第15-16页 |
·利益说 | 第16页 |
·归属—控制说 | 第16-17页 |
·法力说 | 第17-19页 |
·运动员权利的定义 | 第19页 |
·运动员权利的状态 | 第19-21页 |
·运动员权利的内容 | 第21-28页 |
·实体性权利 | 第22-27页 |
·程序性权利 | 第27-28页 |
3.运动员权利的实现 | 第28-42页 |
·运动员实体性权利的实现现状 | 第29-39页 |
·运动员生命健康权的实现现状 | 第29-30页 |
·运动员受教育权的实现现状 | 第30-31页 |
·运动员人格权的实现现状 | 第31-33页 |
·公平竞争权的实现现状 | 第33页 |
·运动员注册权和转会权的实现现状 | 第33-36页 |
·运动员劳动报酬权的实现现状 | 第36-37页 |
·运动员伤残保障权的实现现状 | 第37-38页 |
·运动员职业保障权的实现现状 | 第38-39页 |
·运动员程序性权利的实现现状 | 第39页 |
·影响我国运动员权利实现的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体育方面的立法滞后,层次低而少,缺乏对运动员相关权利的系统保护 | 第39-40页 |
·运动员身份的行政依附性 | 第40-41页 |
·以行政为主导的救济手段 | 第41页 |
·运动员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 | 第41-42页 |
·运动员权利保护组织的缺乏 | 第42页 |
4.运动员权利的保障 | 第42-51页 |
·运动员权利的保障措施 | 第43-46页 |
·国家对运动员权利的保障 | 第43-44页 |
·体育行业组织管理的法制化 | 第44-45页 |
·运动员对自身权利的积极维护 | 第45-46页 |
·运动员权利保障的救济体系 | 第46-51页 |
·私力救济 | 第47页 |
·社会救济 | 第47-50页 |
·公力救济 | 第50-51页 |
5.结束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