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简述 | 第10-13页 |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 | 第11-12页 |
·结构影响系数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结构影响系数取值和局限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抗弯钢框架的动力时程分析 | 第15-31页 |
·有限单元法概述 | 第15-17页 |
·时程分析法 | 第17-21页 |
·结构时程分析的计算模型 | 第21-22页 |
·层模型 | 第21页 |
·杆模型 | 第21-22页 |
·杆系—层模型 | 第22页 |
·单元选择和材料属性 | 第22-26页 |
·ANSYS 软件简介 | 第22-23页 |
·钢材本构关系与屈服准则 | 第23-26页 |
·结构阻尼取值 | 第26-31页 |
·模态分析 | 第26-29页 |
·阻尼取值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结构影响系数求解原理及步骤 | 第31-36页 |
·基本理论 | 第31-32页 |
·结构影响系数概念 | 第31页 |
·确定结构影响系数的方法 | 第31-32页 |
·地震波选择及调幅方法 | 第32-35页 |
·选择地震波的方法 | 第32-33页 |
·本文选波方法 | 第33-34页 |
·加速度峰值的调整 | 第34-35页 |
·设防烈度下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限值 | 第35页 |
·时程分析计算结果的处理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结构影响系数求解实例 | 第36-68页 |
·实例分析 | 第36-56页 |
·工程概况与计算算例 | 第36-38页 |
·基本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 第38-44页 |
·实例分析 | 第44-5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62页 |
·不同地震波对框架顶点位移的影响 | 第56-59页 |
·不同地震波对框架层间位移的影响 | 第59-62页 |
·不同因素对框架结构影响系数的影响 | 第62-66页 |
·不同地震波对结构影响系数的影响 | 第62-65页 |
·不同层框架结构影响系数的对比 | 第65页 |
·不同跨框架结构影响系数的对比 | 第65-66页 |
·不同因素对框架结构影响系数的影响 | 第66页 |
·不同跨框架延性系数的对比 | 第66页 |
·不同跨框架超强系数的对比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主要成果及结论 | 第68页 |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1 | 第74-77页 |
附录2 | 第77-86页 |
作者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