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系统安全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3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8页 |
·移动支付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5-18页 |
·移动支付系统架构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移动支付协议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协议的形式化建模与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9-31页 |
2 预备知识 | 第31-50页 |
·密码学基本概念 | 第31-41页 |
·密码体制简介 | 第31-35页 |
·密码学假设 | 第35-37页 |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与双线性对 | 第37-39页 |
·门限代理签名简介 | 第39-41页 |
·可证明安全性理论 | 第41-45页 |
·有色Petri网(CPN)的基本理论 | 第45-49页 |
·CPN基本概念 | 第45-48页 |
·CPN动态特性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3 移动支付系统形式化模型 | 第50-68页 |
·移动支付系统一般化模型 | 第50-60页 |
·移动支付系统简介 | 第50-51页 |
·移动支付系统一般化模型 | 第51-60页 |
·移动支付系统安全及可实施的评价标准 | 第60-63页 |
·移动支付系统模型的Petri网描述 | 第63-67页 |
·系统主体的Petri网描述 | 第64页 |
·支付通信环境的Petri网描述 | 第64-65页 |
·主体操作的Petri网描述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4 一种新的移动支付系统架构 | 第68-81页 |
·现有移动支付系统架构的安全可实施性分析 | 第68-71页 |
·基于门限代理机制的移动支付系统架构 | 第71-74页 |
·适用于支付系统的门限代理签名方案 | 第74-80页 |
·基于代理的支付交易安全性要求 | 第74-75页 |
·基于椭圆曲线的(t,n)门限代理签名方案 | 第75-77页 |
·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 第77-79页 |
·性能讨论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5 一种新的基于CPN的支付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 | 第81-111页 |
·支付协议安全性的一般目标 | 第81-83页 |
·支付协议的CPN模型及形式化分析方法 | 第83-91页 |
·基于CPN的支付协议建模及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83-84页 |
·支付协议的CPN模型 | 第84-85页 |
·基于CPN的支付协议形式化分析的一般方法 | 第85-91页 |
·分析实例——KSL协议安全性的形式化分析 | 第91-110页 |
·KSL协议简介 | 第91-93页 |
·KSL协议的CPN模型 | 第93-98页 |
·KSL协议安全性的形式化分析 | 第98-110页 |
·小结 | 第110-111页 |
6 基于同时生效签密方案的移动支付协议 | 第111-137页 |
·基于身份的签密体制 | 第112-114页 |
·基于身份的签密体制相关研究 | 第112页 |
·Chen和Malone-Lee的方案 | 第112-114页 |
·同时生效签名体制 | 第114-117页 |
·同时生效签名体制相关研究 | 第114-115页 |
·Huang的基于身份完美同时生效签名方案 | 第115-117页 |
·同时生效签密体制 | 第117-132页 |
·基于身份同时生效签密的形式化定义 | 第117-119页 |
·基于身份同时生效签密的安全模型 | 第119-123页 |
·基于身份同时生效签密方案 | 第123-126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126-132页 |
·基于同时生效签密的移动支付协议 | 第132-136页 |
·协议描述 | 第132-134页 |
·协议分析 | 第134-136页 |
·小结 | 第136-137页 |
结论 | 第137-139页 |
·总结 | 第137-138页 |
·展望 | 第138-139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