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6-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相关研究简述 | 第6-10页 |
论文创新和特色 | 第10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0-11页 |
一 宅坦宗族的形成发展 | 第11-19页 |
1. 宅坦宗族的历史背景 | 第11-13页 |
2. 宅坦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物质基础 | 第13-14页 |
3. 宅坦明经胡姓的来源 | 第14-16页 |
4. 宅坦明经胡氏宗族的发展及门派的形成 | 第16-17页 |
5. 历史上宅坦居民的迁徙 | 第17-19页 |
二 宅坦的宗族管理和社会生活 | 第19-33页 |
1. 宗族关系的外在形式——谱牒、祠堂和祠堂管理班子的形成 | 第19-21页 |
2. 规范宗族社会生活的族规家法 | 第21-29页 |
3. 宅坦宗族的经济活动 | 第29-33页 |
三 宅坦宗族的衰落和被消解 | 第33-42页 |
1. 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 第33-34页 |
2. 民国时期宅坦宗族经济的日渐衰微 | 第34-36页 |
3. 保甲制的实行和政党对宗族乡村的渗透 | 第36-38页 |
4. 宗族制度的瓦解 | 第38-39页 |
5. 新时期的宅坦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