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起步:1950-1960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绪论第14-22页
 1. 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内涵第14-15页
 2. 选题意义第15-16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4. 论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5. 论文研究方法和思路第20-22页
第一章 建国初期农具生产和推广第22-46页
   ·历史和社会经济背景第22-25页
     ·建国前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情况第22-24页
     ·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背景第24-25页
   ·农具工作举措第25-31页
     ·成立农具工作领导机构第25-26页
     ·举办农具展览第26-27页
     ·建设和改造农具生产厂第27-28页
     ·开展新式农具试验和改良研究第28-31页
   ·农具生产第31-36页
     ·增补旧式农具第31-34页
     ·生产新式农具第34-36页
   ·推广新式农具第36-41页
     ·设立农具推广机构第37-38页
     ·多部门协作开展农具推广经营第38-39页
     ·有选择有重点地推广新农具第39-41页
   ·建国初期农具工作分析与讨论第41-46页
第二章 “一五”期间新式农具推广——以双轮双铧犁推广为例第46-82页
   ·经济和农业生产背景第46-48页
   ·农具生产管理第48-57页
     ·建设和改造农机具厂第49-50页
     ·统一生产计划第50-51页
     ·加强企业管理第51-53页
       ·推行作业计划第51-52页
       ·加强技术准备第52-53页
       ·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第53页
     ·改进产品质量第53-55页
     ·加强零配件生产和农具修配第55-57页
   ·农具推广政策第57-61页
     ·贯彻重点示范、积极稳步的推广原则第57-58页
     ·完善推广服务体系第58页
     ·加强组织领导和多部门协作第58-60页
     ·降低农具价格第60-61页
   ·农具研究开发第61-65页
     ·组建科研机构第61-62页
     ·国产畜力农具改良第62-64页
     ·进口农具鉴定与仿制第64-65页
   ·双轮双铧犁推广第65-76页
     ·试验推广第65-67页
     ·重点推广第67-72页
     ·全面推广第72-76页
   ·“一五”期间新式农具推广工作评析第76-82页
     ·工作成效第76-78页
     ·双轮双铧犁推广评价第78-79页
     ·政策分析与评价第79-82页
第三章 “大跃进”时期农具改革运动——以农具滚珠轴承化和深耕农具改革为例第82-128页
   ·社会历史背景第82-84页
   ·农具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第84-93页
   ·农具滚珠轴承化运动第93-109页
     ·滚珠轴承的基本性能及制造流程第93-95页
     ·农具滚珠轴承化运动的兴起第95-96页
     ·土法上马第96-99页
     ·大干快上第99-102页
     ·轴承品种多样化第102-105页
       ·含油轴承第102-103页
       ·陶瓷轴承第103-104页
       ·木质轴承第104页
       ·玻璃滚珠轴承第104-105页
     ·革新工艺和创造设备第105-107页
     ·农具滚珠轴承化运动成效第107-109页
   ·深翻改土和深耕农具改革第109-122页
     ·深翻土地运动第109-112页
     ·深耕农具改革第112-115页
     ·主要深耕农具介绍第115-121页
       ·全新设计深耕犁第116-118页
       ·改装深耕犁第118-121页
     ·深耕农具改革评价第121-122页
   ·农具改革运动评价第122-128页
     ·农具改革运动特征第122-124页
     ·农具工作成效第124-126页
     ·农具改革运动政策评价第126-128页
第四章 农业机械化方针和措施第128-171页
   ·农业机械化方针第128-135页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第128-132页
     ·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第132-133页
     ·坚持“总路线”和两条腿走路第133-134页
     ·实行两步走战略第134-135页
   ·农业机械化基本措施第135-160页
     ·建设国营机械化农场第135-140页
       ·发展简况第136-138页
       ·农业机械化尝试第138-140页
     ·建立拖拉机站第140-149页
       ·拖拉机站建设第140-146页
       ·拖拉机站管理第146-148页
       ·拖拉机站建设评论第148-149页
     ·开展农机科学研究第149-159页
       ·科研机构的发展第150-152页
       ·农机科研项目和活动第152-157页
       ·农机科学研究评论第157-159页
     ·农业机械化试点第159-160页
   ·农业机械化方针和措施评价第160-171页
     ·政策特征第160-163页
     ·措施特征第163-164页
     ·经验教训第164-165页
     ·分析评价第165-171页
第五章 农业机械研制实践——以拖拉机和绳索牵引机为例第171-191页
   ·拖拉机第171-176页
     ·建设骨干拖拉机制造厂第171-173页
     ·拖拉机试制和生产第173-174页
     ·拖拉机研究第174-176页
       ·拖拉机系列型谱研究第174-175页
       ·拖拉机水田耕作研究第175-176页
       ·拖拉机替代燃料研究第176页
   ·绳索牵引机第176-189页
     ·早期的绳索牵引机第177-180页
     ·风力绳索牵引机研制第180-181页
     ·电力绳索牵引机研制第181-183页
     ·绳索牵引机试验第183-185页
     ·绳索牵引机推广第185-189页
   ·农业机械研制实践评价第189-191页
结语第191-198页
 1.成效与失误第191-193页
 2.特征与特点第193-195页
 3.经脸与启示第195-196页
 4.评价与讨论第196-19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98-201页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201-202页
致谢第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滁州市抗旱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下一篇:三个拉丁方的fine-structure的一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