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合作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国际背景 | 第12页 |
| ·国内背景 | 第12-13页 |
| ·关中-天水经济区背景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3-15页 |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与路线 | 第16-17页 |
| ·资料来源及说明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文献分析法 | 第18页 |
| ·理论分析法 | 第18页 |
| ·实地调查法 | 第18页 |
|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8页 |
|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18-19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 第2章 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 | 第20-32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20-23页 |
| ·理论方面 | 第20-21页 |
| ·实践方面 | 第21-23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3-26页 |
| ·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 | 第24页 |
| ·区域旅游合作的途径和模式 | 第24-25页 |
| ·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 ·关中-天水经济区研究动态 | 第26-27页 |
| ·博弈论内涵及综述 | 第27-32页 |
| ·博弈论内涵 | 第27页 |
|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 第27-28页 |
| ·博弈论研究综述 | 第28-32页 |
| 第3章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合作基础分析 | 第32-50页 |
| ·关中-天水经济区基本概况 | 第32-34页 |
| ·界定与概况 | 第32-33页 |
| ·自然、历史与文化背景 | 第33-34页 |
| ·关天经济区旅游合作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 第34-39页 |
| ·旅游政策背景 | 第34-35页 |
| ·旅游经济分析 | 第35-39页 |
| ·关天经济区旅游资源分析 | 第39-46页 |
| ·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 第39-44页 |
|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测度 | 第44-46页 |
| ·关天经济区旅游服务设施分析 | 第46-48页 |
| ·旅游交通便利性分析 | 第46-47页 |
| ·旅游住宿业及接待能力分析 | 第47-48页 |
| ·旅行社及接待能力分析 | 第48页 |
| ·旅游经济的聚类分析 | 第48-50页 |
| 第4章 关天经济区旅游合作影响因素及障碍分析 | 第50-59页 |
| ·访谈调查思路 | 第50-51页 |
| ·访淡目的 | 第50页 |
| ·调查方式 | 第50-51页 |
| ·调查题纲及内容整理 | 第51-52页 |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2-59页 |
| ·旅游合作的意义 | 第52-54页 |
| ·合作障碍分析 | 第54-56页 |
| ·合作障碍原因分析 | 第56-59页 |
| 第5章 关天经济区旅游的合作博弈分析 | 第59-69页 |
| ·影响博弈的外在因素 | 第59-60页 |
| ·文化、习惯传统 | 第59页 |
| ·互动与演进 | 第59-60页 |
| ·权力和信息 | 第60页 |
| ·合作博弈的基本条件 | 第60-61页 |
| ·信息的互相交流 | 第60-61页 |
| ·为己利他的合作倾向 | 第61页 |
| ·合作博弈模型 | 第61-69页 |
| ·相关概念 | 第61-62页 |
| ·模型的构建 | 第62-64页 |
| ·模型应用与拓展 | 第64-67页 |
| ·非合作→合作:无限次重复博弈 | 第67页 |
| ·博弈应用启示 | 第67-69页 |
| 第6章 合作博弈论下的关天经济区旅游合作机制构建 | 第69-81页 |
| ·政府合作机制 | 第70-73页 |
| ·政务沟通机制—政府间合作平台构建 | 第70-71页 |
| ·利益分配机制—制度、分工与基金 | 第71-72页 |
| ·市场统—机制—信任、信息与政策 | 第72-73页 |
| ·企业合作机制 | 第73-77页 |
| ·企网沟通机制—企业合作平台构建 | 第73-74页 |
| ·跨区域发展机制—纵横联合 | 第74页 |
| ·模式带动机制—优秀模式引导 | 第74-75页 |
| ·合作创新机制—营销、产品与人才创新 | 第75-77页 |
| ·第三方组织合作机制 | 第77-79页 |
| ·利益表达机制——关天旅游论坛 | 第77-78页 |
| ·信息沟通机制——旅游信息网 | 第78页 |
| ·人才培养机制——科研单位 | 第78-79页 |
| ·合作模式探讨 | 第79-81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5页 |
| ·主要研究结论与成果 | 第81-83页 |
| ·旅游经济的时空二维分析研究 | 第81页 |
| ·旅游合作意义研究 | 第81-82页 |
| ·旅游合作障碍研究 | 第82页 |
| ·旅游合作博弈研究 | 第82页 |
| ·旅游合作主体及机制研究 | 第82-8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83页 |
| ·选题因时而需 | 第83页 |
| ·方法新颖多样 | 第83页 |
| ·内容分层系统 | 第83页 |
| ·有待完善的工作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