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厌氧消化反应器分块混箱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内容和目的第9-43页
   ·引言第9-10页
   ·厌氧消化过程动力学的发展第10-20页
     ·厌氧消化反应计量学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厌氧消化过程基础动力学的发展第11-15页
     ·厌氧消化反应基础动力学的应用第15-16页
     ·厌氧反应器的结构模型模拟方法第16-20页
   ·厌氧消化复杂系统ADM1 动态结构模型第20-30页
     ·生化反应的研究进展第21-24页
     ·ADM1 对厌氧过程的描述第24-30页
     ·ADM1 的应用及修正第30页
   ·厌氧反应器复杂系统的黑箱模拟方法第30-32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第31页
     ·模糊神经网络在厌氧系统中的应用第31-32页
   ·传统模型模拟方法存在的不足第32-34页
   ·系统动力学方法第34-41页
     ·系统的概念及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产生第34-35页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概念及特点第35页
     ·系统动力学原理第35-38页
     ·系统动力学的应用第38页
     ·厌氧消化过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第38-4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41-43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1-42页
     ·论文的技术路线及结构第42-43页
第二章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表函数方法动力学模型研究第43-67页
   ·系统动力学变量关系的基本求解方法第43-47页
     ·存在明确变量关系的系统第44页
     ·变量间关系不确定的系统第44-47页
   ·厌氧消化过程的抑制及抑制现象第47-50页
     ·抑制的定义第47页
     ·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抑制现象第47-50页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及抑制动力学第50-57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第51-52页
     ·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抑制动力学第52-57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表函数方法及应用第57-61页
     ·表函数对厌氧消化抑制现象的模拟第58-59页
     ·基于表函数的抑制动力学实验方法第59-60页
     ·数据处理手段第60-61页
   ·应用表函数对2,4-二硝基酚的抑制进行模拟第61-64页
     ·μ为已知的情况第62-63页
     ·μ为不可知的情况第63-64页
   ·表函数方法对厌氧系统中其它抑制现象的模拟第64-66页
     ·对环境条件抑制现象的模拟第64页
     ·对存在多种抑制物的系统的模拟第64-66页
     ·利用表函数构建实际系统的数据库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三章 以葡萄糖为进水基质的厌氧反应器SD 模型第67-92页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本方法第68-72页
     ·传统的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第68-70页
     ·基于分块理论的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第70-72页
   ·厌氧消化系统的系统及结构分析第72-74页
   ·子系统反馈回路的确定第74-78页
     ·葡萄糖模块反馈回路的确定第74-75页
     ·乙酸降解模块反馈回路的确定第75-76页
     ·物化反应模块反馈回路的确定第76-77页
     ·反馈环路的应用第77-78页
   ·厌氧消化系统SD 模型的构建第78-81页
     ·葡萄糖降解模块SD 模型的构建第78-79页
     ·乙酸降解模块SD 模型的构建第79-80页
     ·物化反应模块SD 模型的构建第80-81页
   ·模型模拟阶段第81-91页
     ·数学方法的选择第81-82页
     ·模拟的实验基础条件第82-83页
     ·稳态模型模拟及模拟结果对比第83-85页
     ·动态模拟结果第85-88页
     ·简化模型的模拟结果第88-91页
   ·本章所构建模型的不足第91页
   ·本章结论第91-92页
第四章 厌氧消化SD 模型辅助模块的计算第92-107页
   ·分解过程黑箱模型的构建方法第92-97页
     ·复杂物料的分解过程第93页
     ·分解过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第93-97页
   ·SD 模型的输入输出第97-99页
     ·模型的输入第97页
     ·出水COD 的监测第97-98页
     ·挥发酸浓度的监测第98页
     ·碱度的监测第98页
     ·pH 的监测第98-99页
   ·基于反馈理论的系统动力学参数自调节方法第99-106页
     ·自调节的实现原理第99-100页
     ·自调节的方法第100-102页
     ·自调节方法的对比第102-106页
   ·本章结论第106-107页
第五章 完整的厌氧消化反应过程的分块混箱模型(APVM)第107-125页
   ·ADM1 模型结构第107-109页
   ·厌氧消化过程系统结构分析及混箱模型结构图第109-110页
   ·厌氧消化系统混箱SD 模型的生化反应模块第110-119页
     ·水解产酸模块第111-114页
     ·乙酸化产甲烷模块第114-119页
   ·厌氧消化系统SD 混箱模型的物化模块第119-121页
     ·液相内离子平衡过程第120页
     ·气液传质过程第120-121页
     ·温度影响系统第121页
   ·水力学模块第121-124页
     ·水力学流态的研究方法第121-123页
     ·流态模块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第123-124页
   ·本章结论第124-125页
第六章 厌氧消化系统分块混箱模型的验证及应用第125-135页
   ·实验室运行EGSB 反应器的模拟及结果对照第125-130页
     ·反应器结构第125-126页
     ·反应器运行状况分析第126-127页
     ·模块选择及模拟结果对照第127-130页
   ·实验室EGSB 反应器稳定性因素考察第130-134页
     ·容积负荷对反应器的影响第130-133页
     ·进水碱度对负荷冲击的影响第133-134页
   ·本章结论第134-135页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第135-138页
   ·结论第135-136页
   ·建议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2页
附录1 以葡萄糖为进水基质的SD 模型程序源码第142-145页
附录2 分解反应黑箱SD 模型程序源码第145-146页
附录3 自调节模块程序源码第146-148页
附录4 厌氧消化系统SD 分块模型程序源码第148-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下一篇:济宁网通智能光网络的建设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