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现状 | 第10页 |
| ·国外的能源政策与能效标识 | 第10-11页 |
| ·我国空调能效的评价指标 | 第1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4页 |
| 2 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4-18页 |
| ·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的定义及用途 | 第14页 |
| ·提出公共建筑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限值的意义 | 第14页 |
| ·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的计算方法 | 第14-16页 |
| ·空调工程的组成 | 第14页 |
| ·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DEER)的计算 | 第14-15页 |
| ·空调工程子系统设计能效比的计算 | 第15页 |
| ·空调工程各设计能效比的关系式 | 第15-16页 |
| ·空调工程冷量输配系统设计能效比的计算 | 第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 3 公共建筑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限值的研究 | 第18-53页 |
| ·重庆市公共建筑空调工程设计情况的调查研究 | 第18页 |
| ·空调工程规模的划分 | 第18页 |
| ·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限值的计算规则 | 第18页 |
| ·重庆市办公类建筑空调工程设计情况的计算分析 | 第18-26页 |
| ·办公类建筑各设计能效比的计算 | 第18-20页 |
| ·办公建筑空调工程各设计能效比的相关性分析 | 第20-25页 |
| ·办公建筑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限值 | 第25-26页 |
| ·重庆市商场类建筑空调工程设计情况的计算分析 | 第26-34页 |
| ·商场类建筑各设计能效比的计算 | 第26-28页 |
| ·商场类建筑空调工程各设计能效比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33页 |
| ·商场类建筑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限值 | 第33-34页 |
| ·重庆市宾馆、酒店类建筑空调工程设计情况的计算分析 | 第34-42页 |
| ·宾馆、酒店类建筑各设计能效比的计算 | 第34-36页 |
| ·宾馆、酒店类建筑空调工程各设计能效比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41页 |
| ·宾馆、酒店类建筑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限值 | 第41-42页 |
| ·建筑类型对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影响的显著性分析 | 第42-45页 |
| ·显著性检验方法的选择 | 第42页 |
| ·检验过程 | 第42-43页 |
| ·办公类与商场类建筑的空调工程DEER 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 ·办公类与宾馆、酒店类建筑的空调工程DEER 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页 |
| ·商场类与宾馆、酒店类建筑的空调工程DEER 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页 |
| ·建筑类型对冷量输配系统设计能效比影响的显著性分析 | 第45页 |
| ·重庆市公共建筑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限值的提出 | 第45-47页 |
| ·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限值 | 第45-46页 |
| ·冷量输配系统设计能效比限值 | 第46-47页 |
| ·深圳市公共建筑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限值的提出 | 第47-50页 |
| ·空调工程基本情况 | 第47页 |
| ·空调工程各设计能效比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50页 |
| ·深圳市公共建筑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 | 第50页 |
| ·重庆、深圳两市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限值的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 ·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 | 第50-51页 |
| ·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单机额定制冷量<528kW) | 第51页 |
| ·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528kW <单机额定制冷量< 1163kW) | 第51页 |
| ·气候条件对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的影响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4 公共建筑空调工程部分负荷设计能效比的研究 | 第53-113页 |
| ·空调工程部分负荷设计能效比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 第53-55页 |
| ·空调工程部分负荷设计能效比的含义 | 第53页 |
| ·不同部分负荷率下,各个子系统耗电功率的确定 | 第53-55页 |
| ·主机在部分负载率下的耗电功率的确定 | 第55-56页 |
| ·冷却水泵在部分负载率下的耗电功率的确定 | 第56-57页 |
| ·冷却水泵为变频水泵 | 第56-57页 |
| ·冷却水泵作台数调节 | 第57页 |
| ·冷却塔在部分负载率下的耗电功率的确定 | 第57页 |
| ·冷却塔风机为变频风机 | 第57页 |
| ·冷却塔风机作台数调节 | 第57页 |
| ·冷冻水泵在部分负载率下的耗电功率的确定 | 第57-58页 |
| ·冷冻水泵为变频水泵 | 第57页 |
| ·冷冻水泵作台数调节 | 第57-58页 |
| ·末端风设备在部分负载率下的耗电功率的确定 | 第58页 |
| ·假设案例空调工程部分负荷设计能效比的分析 | 第58-85页 |
| ·案例假设 | 第58-59页 |
| ·在75%部分负荷下,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 | 第59-68页 |
| ·在50%部分负荷下,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 | 第68-76页 |
| ·在25%部分负荷下,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 | 第76-85页 |
| ·某地铁站空调工程的部分负荷设计能效比分析 | 第85-99页 |
| ·案例基本情况 | 第85-86页 |
| ·空调工程部分负荷设计能效比的计算 | 第86-99页 |
| ·某地铁站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的提升措施 | 第99-111页 |
| ·地铁站原空调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99页 |
| ·新设计比原设计改进的方面 | 第99-100页 |
| ·地铁站空调系统的重新设计 | 第100-101页 |
| ·重新设计的地铁站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的计算分析 | 第101-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 5 公共建筑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的研究——案例分析一 | 第113-137页 |
| ·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的涵义与实测方法 | 第113-114页 |
| ·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的涵义 | 第113页 |
| ·提出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的意义 | 第113页 |
| ·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的实测方法 | 第113-114页 |
| ·建筑基本信息 | 第114页 |
| ·空调工程基本信息 | 第114页 |
| ·空调工程概况 | 第114页 |
| ·空调工程设备配置情况 | 第114页 |
| ·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DEER)的计算分析 | 第114-115页 |
| ·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SEER)的实测分析 | 第115-135页 |
| ·计算SEER 的必要性分析 | 第116-119页 |
| ·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的相关说明 | 第119页 |
| ·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的计算 | 第119-120页 |
| ·空调系统运行状况的分析 | 第120-130页 |
| ·对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SEER)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130-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 6 公共建筑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的研究——案例分析二 | 第137-157页 |
| ·建筑基本信息 | 第137页 |
| ·空调工程基本信息 | 第137页 |
| ·空调工程概况 | 第137页 |
| ·空调工程设备配备情况 | 第137页 |
| ·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DEER)的计算分析 | 第137-138页 |
| ·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SEER)的实测分析 | 第138-155页 |
| ·计算SEER 的必要性分析 | 第138-139页 |
| ·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的计算 | 第139页 |
| ·空调系统运行状况的分析 | 第139-148页 |
| ·对影响系统运行能效比(SEER)的因素的分析 | 第148-1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57-161页 |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57-159页 |
| ·关于“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的结论 | 第157页 |
| ·关于“空调工程部分负荷设计能效比”的结论 | 第157-158页 |
| ·关于“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比”的结论 | 第158-159页 |
| ·展望 | 第159-161页 |
| 致谢 | 第161-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3-168页 |
| 附录 | 第168-185页 |
|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8-169页 |
| 附录B 冷冻水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水力计算表 | 第169-171页 |
| 附录C 冷却水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水力计算表 | 第171-173页 |
| 附录D 风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水力计算表 | 第173-175页 |
| 附录E 办公与商场类建筑,空调工程DEER数据与秩对照表 | 第175-176页 |
| 附录F 办公与宾馆、酒店类建筑,空调工程DEER数据与秩对照表 | 第176页 |
| 附录G 商场与宾馆、酒店类建筑,空调工程DEER数据与秩对照表 | 第176-177页 |
| 附录H 冷冻水系统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草图 | 第177-178页 |
| 附录I 空调工程主机和水输送系统设备表 | 第178-179页 |
| 附录J 空调工程风输送系统设备表 | 第179-182页 |
| 附录K B、C分区各自功能分区情况 | 第182-183页 |
| 附录L B、C区制冷系统设备列表及运行情况 | 第183-184页 |
| 附录M B、C分区空调系统末端设备配置情况 | 第184-185页 |
| 附录N B、C分区空调系统末端设备性能参数表 | 第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