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导论 | 第13-19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主要贡献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7-19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9-36页 |
·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2页 |
·动态博弈理论 | 第22-25页 |
·激励理论 | 第25-30页 |
·文献综述 | 第30-35页 |
·银行家效用函数文献综述 | 第31-32页 |
·银行层级间目标冲突文献综述 | 第32-34页 |
·银行价值跨期最大化文献综述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3 银行价值跨期最大化:新的思考 | 第36-57页 |
·企业价值 | 第36-43页 |
·企业价值的界定 | 第36-38页 |
·企业价值理论和价值评估理论 | 第38-40页 |
·公司治理及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作用 | 第40-43页 |
·银行价值最大化 | 第43-53页 |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 第44-48页 |
·银行价值的内涵 | 第48-51页 |
·银行价值最大化的内涵 | 第51-53页 |
·银行价值跨期最大化 | 第53-56页 |
·银行价值最大化的核心:银行价值跨期最大化 | 第53-54页 |
·影响银行价值跨期最大化的因素分析 | 第54-55页 |
·层级间目标冲突对银行价值跨期最大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4 层级间目标冲突与银行价值跨期最大化:现状与问题 | 第57-78页 |
·国有商业银行的层级组织结构 | 第57-66页 |
·组织结构的基本内涵 | 第57-59页 |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内涵 | 第59-63页 |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典型层级结构模式 | 第63-66页 |
·国有商业银行层级间的目标冲突 | 第66-77页 |
·国有商业银行层级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基本模型 | 第66-71页 |
·国有商业银行总分行银行家效用函数的差异分析 | 第71-74页 |
·国有商业银行层级间的目标冲突:现状与问题考察 | 第74-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5 银行价值跨期最大化下的最优激励:基于银行家效用函数的分析 | 第78-99页 |
·分行银行家行为激励:基于物质激励的分析 | 第78-84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78-80页 |
·任务之间相互独立时的物质激励模式 | 第80-81页 |
·任务相关时的物质激励模式 | 第81-83页 |
·短期与跨期目标存在冲突时的物质激励模式 | 第83-84页 |
·基于物质与控制权的组合激励模式 | 第84-92页 |
·单任务下的最优组合激励模式 | 第85-88页 |
·多任务下的最优组合激励模式 | 第88-92页 |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组合激励模式 | 第92-97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93-94页 |
·模型分析与结论 | 第94-97页 |
·小结 | 第97-99页 |
6 国有商业银行价值跨期最大化:对策建议 | 第99-124页 |
·建立有效的银行家市场和有效的选拔用人机制 | 第99-103页 |
·建立有效的银行家市场 | 第100-101页 |
·确立以银行价值创造为导向的选拔用人机制 | 第101-103页 |
·建立垂直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 | 第103-111页 |
·建立垂直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第103-109页 |
·建立独立、健全的内部审计体系 | 第109-111页 |
·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战略性绩效评价体系 | 第111-123页 |
·国内外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演进 | 第111-114页 |
·可资借鉴的绩效评价方法 | 第114-117页 |
·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战略性绩效评价体系 | 第117-121页 |
·优化分行银行家薪酬制度设计 | 第121-123页 |
·小结 | 第123-124页 |
结语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3页 |
后记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