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汇率变动、贸易失衡与政策选择:中国的经验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导论第12-19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研究主题、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篇章结构第15-16页
   ·主要贡献与不足第16-19页
第2章 理论进展第19-30页
   ·局部均衡模型第19-24页
     ·凯恩斯主义模型第19-21页
     ·货币主义模型第21-23页
     ·动态模型的出现第23-24页
   ·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第24-29页
     ·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兴起第24-25页
     ·跨期模型中的汇率与贸易余额第25-27页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第27-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分析框架第30-42页
   ·传统的理论认识第30-37页
     ·Marshall-Lerner条件第30-32页
     ·J-曲线第32-33页
     ·Harberger-Laursen-Metzler效应第33-37页
   ·跨期方法第37-42页
     ·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第37页
     ·基本模型第37-42页
第4章 经验证据第42-69页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余额的变化趋势第42-55页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基本走势第42-44页
     ·贸易余额变动与我国汇率改革第44-49页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分析第49-52页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变化第52-55页
   ·经验研究的已有进展第55-61页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余额的相关关系第55-60页
     ·人民币汇率的J-曲线效应第60-61页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余额的经验分析第61-69页
     ·计量模型第61-63页
     ·数据定义、来源及其处理第63-64页
     ·计量结果及其分析第64-68页
     ·结论第68-69页
第5章 我国贸易顺差的来源及其成因第69-87页
   ·我国贸易余额的变动第69-72页
   ·贸易顺差的来源第72-83页
     ·贸易方式的视角第72-75页
     ·国别(地区)分布的视角第75-80页
     ·商品结构的视角第80-83页
   ·贸易顺差的成因分析第83-87页
     ·分析框架第83页
     ·对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解释第83-87页
第6章 寻求内部-外部平衡的政策组合第87-101页
   ·继续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第87-93页
   ·加强各类政策间的搭配和协调第93-96页
   ·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第96-101页
结语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4页
附录第114-116页
后记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老年“文革回忆”散文研究
下一篇:刘白羽晚年散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