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微波吸收材料论文

吸波材料的制备与电磁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Contents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5页
   ·吸波材料的设计理论第16-19页
     ·衰减特性第16-18页
     ·阻抗匹配原理第18页
     ·混杂吸波剂的等效电磁参数第18-19页
   ·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9-27页
     ·铁氧体吸波剂第20-21页
     ·磁性金属粒子吸波剂第21-22页
     ·新型吸波剂第22-27页
       ·纳米吸波剂第22-23页
       ·碳纳米管吸波剂第23-27页
   ·吸波材料的性能参数第27-28页
   ·吸波涂层的设计理论第28-33页
     ·涂层设计的基本原则第28-29页
     ·经典的吸波涂层结构第29-31页
     ·涂层设计方法第31-33页
       ·传输线法第31-32页
       ·电路模拟法第32页
       ·跟踪计算法第32页
       ·遗传算法第32-33页
       ·单纯形法第33页
       ·罚函法第33页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第33-35页
第二章 吸波碳纳米管的制备与电磁参数的研究第35-52页
   ·碳纳米管的制备第35-38页
     ·制备原理第35-36页
     ·实验装置第36-37页
     ·碳纳米管制备和纯化工艺第37-38页
       ·催化剂和碳管的制备工艺第37页
       ·碳管的纯化工艺第37-38页
   ·碳纳米管的表征第38-42页
     ·纯化前后碳管的TEM分析第38-39页
     ·碳管的DSC-TG分析第39-41页
     ·碳管的FTIR与EDS分析第41-42页
   ·碳纳米管的电磁参数分析第42-50页
     ·电磁参数的测定第42-45页
       ·测试仪器和方法第42-44页
       ·测试实验第44-45页
     ·高温氧化对碳管电磁参数的影响第45-47页
     ·浓盐酸处理对碳管电磁参数的影响第47-49页
     ·混酸回流对碳管电磁参数的影响第49-50页
   ·本章结论第50-52页
第三章 吸波Fe/Al_2O_3复合物电磁参数的研究第52-63页
   ·吸波Fe/Al_2O_3复合物末的制备第52-53页
     ·制备原理第52-53页
     ·Fe/Al_2O_3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第53页
   ·吸波复合物的SEM分析第53-54页
   ·吸波复合物的XRD分析第54-56页
   ·高温抗氧化DSC-TG能分析第56-57页
   ·室温抗氧化性能分析第57-59页
   ·吸波复合物的电磁性能测定第59-62页
   ·本章结论第62-63页
第四章 吸波Fe、Ni、Co合金粉电磁参数的研究第63-78页
   ·吸波Ni-Co合金第63-66页
     ·吸波Ni-Co合金的制备第63页
     ·Ni-Co合金的XRD分析第63-64页
     ·Ni-Co二元合金的电磁参数分析第64-66页
   ·吸波 Fe-Ni合金第66-71页
     ·吸波Fe-Ni合金的制备第66-67页
     ·Fe-Ni合金的XRD分析第67-68页
     ·Fe-Ni二元合金的电磁参数分析第68-71页
   ·合金及其氧化物电磁参数的比较第71-74页
     ·Co_(0.2)Ni_(0.8)和其氧化物的电磁性能比较第71-73页
     ·Fe_(0.5)Ni_(0.5)和其氧化物的电磁性能比较第73-74页
   ·吸波Fe-Ni-Co三元合金第74-77页
     ·吸波Fe-Ni-Co三元合金的制备第74页
     ·Fe-Ni-Co合金的XRD分析第74-75页
     ·Fe-Ni-Co三元合金的电磁参数分析第75-77页
   ·本章结论第77-78页
第五章 电磁波吸收涂层的设计第78-98页
   ·传输线理论第78-80页
     ·理论模型第78-80页
     ·模拟方法和意义第80页
   ·低频波段电磁参数的修正第80-92页
     ·电磁参数的理论模拟第80-85页
     ·等效电磁参数的分析第85-92页
       ·不同基材对电磁参数的影响第85-89页
       ·多种吸波剂混合的等效电磁参数第89-92页
   ·吸波涂层的理论模拟与实测对比第92-97页
     ·反射率的测量第92-94页
     ·单层涂层的模拟与实测对比第94-95页
     ·双层涂层的模拟与实测对比第95-97页
   ·本章结论第97-98页
全文总结第98-100页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7-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下一篇:银行成本控制效益分析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