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7页 |
| ·风力发电快速发展 | 第8-13页 |
| ·近海风力发电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 第13-15页 |
| ·近海风力机在风和波浪作用下的载荷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 ·论文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近海风力机技术概述 | 第19-30页 |
| ·近海风环境 | 第20-23页 |
| ·年统计特性 | 第21页 |
| ·风速剖面图 | 第21-22页 |
| ·海上风湍流特性 | 第22-23页 |
| ·水深与海浪 | 第23页 |
| ·近海风力机支撑技术 | 第23-26页 |
| ·近海风电场与陆上风电场的区别及比较优势 | 第26-27页 |
| ·近海风力机技术 | 第27-28页 |
| ·近海风电机组与陆上风电机组的设计比较 | 第27-28页 |
| ·近海风力机优化设计的技术方向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波浪力仿真计算 | 第30-59页 |
| ·塔架和基础模型 | 第30-31页 |
| ·波浪理论选择 | 第31-33页 |
| ·线性波浪理论 | 第31-32页 |
| ·Wheeler延展 | 第32页 |
| ·波谱 | 第32-33页 |
| ·非线性波浪理论 | 第33-34页 |
| ·流函数理论 | 第33-34页 |
| ·波流联合作用 | 第34-36页 |
| ·流的确定 | 第34-36页 |
| ·波流合成速度和加速度 | 第36页 |
| ·波浪仿真 | 第36-40页 |
| ·非规则波浪仿真 | 第36-37页 |
| ·规则波的仿真 | 第37-40页 |
| ·波浪力计算方法 | 第40-43页 |
| ·作用于小直径柱体上的水平波浪力 | 第40-42页 |
| ·运动柱体的 Morison方程 | 第42页 |
| ·作用于柱体上的升力 | 第42-43页 |
| ·波浪力的近似计算 | 第43页 |
| ·波浪力仿真计算 | 第43-58页 |
| ·VC 调用 Fortran 编写的动态链接库 DLL | 第44-46页 |
| ·非规则波浪力计算 | 第46-51页 |
| ·极限波浪力计算 | 第51-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风力机气动载荷分析计算 | 第59-70页 |
| ·水平轴风力机气动计算理论 | 第59-63页 |
| ·动量理论 | 第59-60页 |
| ·叶素理论 | 第60-61页 |
| ·片条理论 | 第61页 |
| ·叶尖损失和轮毂损失修正 | 第61-62页 |
| ·叶栅理论 | 第62页 |
| ·轴向速度诱导因子修正 | 第62-63页 |
| ·风力机气动载荷计算 | 第63-68页 |
| ·建立坐标系统 | 第63-66页 |
| ·计算模型 | 第66页 |
| ·速度诱导因子的求解 | 第66-67页 |
| ·计算叶片、轮毂和塔架受力 | 第67-68页 |
| ·塔架和机舱的气动阻力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近海风力机在风、波联合作用下的载荷分析计算 | 第70-84页 |
| ·风、波浪载荷组合 | 第70-71页 |
| ·近海风力机风、波联合作用的载荷计算实例 | 第71-82页 |
| ·极限载荷分析计算 | 第71-75页 |
| ·疲劳载荷分析计算 | 第75-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第六章 近海风力机在风、波联合作用下的响应谱分析 | 第84-95页 |
| ·响应谱分析理论基础 | 第84-88页 |
| ·单自由度系统对任意激励的响应 | 第84页 |
|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的复频率响应 | 第84-86页 |
| ·有限功率函数的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 | 第86-88页 |
| ·风力机紊流气动载荷谱 | 第88页 |
| ·基于线性波浪理论波浪力谱 | 第88-89页 |
| ·近海风力机载荷响应分析 | 第89-94页 |
| ·简化的单自由度线性振动模型 | 第90-92页 |
| ·载荷响应分析 | 第92-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