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民族学论文--民族性、民族心理论文

花蓝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以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六巷屯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一、绪论第7-11页
 (一) 国内外劳动力转移研究现状第7-8页
 (二) 花蓝瑶研究现状第8-9页
 (三) 农业劳动力转移概念界定第9页
 (四)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五) 研究方法第10-11页
二、田野调查点概况第11-12页
三、花蓝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程第12-25页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第12-15页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第15-18页
 (三) 改革开放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第18-25页
四、花蓝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因第25-27页
五、花蓝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六巷屯的影响第27-35页
 (一)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第27-30页
 (二)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消极影响第30-31页
 (三) 农业劳动力转移引起的思想观念变迁第31-35页
六、花蓝瑶农业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第35-39页
 (一) 农业劳动力过剩的状态将长期存在第35页
 (二)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有待解决第35-37页
 (三) 不良社会风气蔓延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第37页
 (四) 文化适应—花蓝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文化冲突及调适第37-38页
 (五) “钟摆效应”与转移劳动力的产业回归第38-39页
七、促进花蓝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第39-43页
 (一) 深化改革,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支持第39页
 (二)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内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第39-40页
 (三) 改善交通状况,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第40-41页
 (四) 保护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民族文化,打造金秀旅游品牌第41页
 (五)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提高花蓝瑶农业劳动力素质第41-42页
 (六) 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花蓝瑶农业劳动力职业技能第42-43页
八、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花蓝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调查问卷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下一篇:以DSP芯片为核心的虚拟电工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