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三维数值分析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引言 | 第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研究内容、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2 FLAC~(3D) 与摩尔—库仑模型简介 | 第17-26页 |
| ·FLAC~(3D) 简介 | 第17-18页 |
| ·FLAC~(3D) 的特点 | 第18-20页 |
| ·应用范围广泛 | 第18-19页 |
| ·FLAC~(3D) 自带的FISH 语言 | 第19-20页 |
| ·FLAC~(3D) 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 | 第20页 |
| ·FLAC~(3D) 的优点和不足 | 第20-21页 |
| ·本论文对模型的选择 | 第21页 |
| ·摩尔—库仑模型简介 | 第21-26页 |
| ·增量弹性法则 | 第21页 |
| ·屈服函数和势函数 | 第21-24页 |
| ·塑性修正 | 第24-25页 |
| ·FLAC~(3D) 中摩尔—库仑模型的材料参数 | 第25-26页 |
| 3 埋深比和高跨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26-39页 |
| ·埋深比对地表沉降影响的FLAC~(3D) 模拟 | 第26-32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 ·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 | 第27-28页 |
| ·计算步骤及内容 | 第28-29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 ·高跨比对地表沉降影响的FLAC~(3D) 模拟 | 第32-3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 ·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及具体分析手段 | 第33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4 浅埋暗挖法施工不同支护方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39-56页 |
| ·概述 | 第39-41页 |
| ·施工工法 | 第39-40页 |
| ·台阶长度 | 第40页 |
| ·注浆部位 | 第40-41页 |
| ·锚喷支护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41-47页 |
| ·锚喷支护概述 | 第41-42页 |
| ·锚喷支护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 ·具体分析手段 | 第44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 ·钢拱架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47-49页 |
| ·钢拱架概述 | 第47-48页 |
| ·钢拱架模型的建立、材料参数及分析手段 | 第48-49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页 |
| ·超前锚杆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49-53页 |
| ·超前支护概述 | 第49-50页 |
| ·超前锚杆模型的建立、材料参数及分析手段 | 第50-51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 ·复合支护效果模拟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5 降水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56-69页 |
| ·FLAC~(3D) 的流固耦合简介 | 第56-59页 |
| ·数学模型描述 | 第56-59页 |
| ·常用参数 | 第59页 |
| ·降水施工的数值模拟 | 第59-65页 |
| ·降水模型、边界条件及材料参数 | 第59-60页 |
| ·具体分析手段及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 ·降水后的开挖分析 | 第64-65页 |
| ·不降水、防堵水情况的数值模拟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6 工程实例 | 第69-77页 |
| ·工程简介 | 第69-71页 |
| ·工程地质 | 第69-70页 |
| ·左侧站台层隧道 | 第70-71页 |
| ·数值分析 | 第71-76页 |
| ·隧道模型、边界条件及材料参数 | 第71-72页 |
| ·分析手段及结果 | 第72-74页 |
| ·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7 结论及展望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附录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