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脉冲电泳原位修复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第11-14页
     ·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第11-12页
     ·随农用物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第12页
     ·随污水进入土壤的重金属第12-13页
     ·污泥施肥第13页
     ·随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的重金属第13页
     ·金属矿山酸性废水污染第13-14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第14-15页
     ·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第14页
     ·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第14页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14-15页
     ·土壤污染导致其它环境问题第15页
   ·目前的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方法第15-17页
第2章 土壤电动力原位修复的研究现状第17-29页
   ·土壤电动力原位修复的基本原理第17-20页
     ·电渗(Electroosmosis)第18页
     ·离子迁移(Electromigration)第18-19页
     ·电泳(Electrophoresis)第19页
     ·电解(Electrolyte)第19页
     ·自由扩散(Diffusion)第19-20页
   ·影响电动力修复的主要因素第20-24页
     ·电解液组分和pH值第20页
     ·土壤电导率和电场强度第20-21页
     ·ζ电位第21-22页
     ·土壤化学性质第22-23页
     ·土壤含水率第23页
     ·土壤结构第23页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第23页
     ·电极特性、分布和组织第23-24页
   ·目前的几种电动力修复方法和技术第24-28页
     ·阳离子选择性膜法第24页
     ·阳极陶土外罩法第24页
     ·Lasagna技术第24-25页
     ·电动力学生物修复法第25-28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8页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28-29页
第3章 pH值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去除影响实验第29-33页
   ·仪器和方法第29-31页
     ·实验仪器第29页
     ·实验设备第29-30页
     ·实验方法第30-31页
   ·结果和讨论第31-33页
     ·实验结果第31-32页
     ·讨论第32-33页
第4章 两种电泳修复法的初步实验比较第33-43页
   ·实验设计第33-36页
     ·实验目的第33页
     ·实验仪器第33页
     ·实验设备第33-34页
     ·实验方法第34-36页
     ·实验现象第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2页
     ·浓度为0.002%的Cu~(2+)重金属土样实验第36-38页
     ·浓度为0.003%的Cu~(2+)的重金属土样实验第38-39页
     ·浓度为0.004%的Cu~(2+)重金属土样实验第39-40页
     ·浓度为0.04%的Cu~(2+)重金属土样实验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第5章 两种电泳修复法验证性对比实验研究第43-69页
   ·实验目的第43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43页
   ·实验中同等电泳条件的选择及其限定方法第43-45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67页
     ·浓度为0.01%Cu~(2+)的土壤样品实验第45-50页
     ·浓度为0.05%Cu~(2+)的土壤样品实验第50-56页
     ·浓度为0.1%Cu~(2+)的土壤样品实验第56-61页
     ·浓度为0.15% Cu~(2+)的土壤样品实验第61-67页
     ·电压对不同Cu~(2+)浓度的土样实验影响效果第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6章 单向脉冲电场原位修复法实用化设计第69-76页
   ·单向脉冲电化学修复的应用范围第69页
   ·原位修复电极的设计第69-72页
   ·原位修复电极组的布局设计第72-74页
   ·柱状电极组原位修复的施工方法第74页
   ·脉冲电化学原位修复方法的应用问题的解决措施第74-76页
第7章 结论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第76-80页
   ·实验中同等电泳条件的选择及其限定方法第76-77页
   ·pH值对重金属土壤的影响研究的结论第77页
   ·两种电泳修复法的初步对比性实验的结论第77-78页
   ·两种电泳修复法的验证性对比实验的结论第78-79页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固体间接触界面层热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降糖安胶囊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