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真菌蛋白激发子诱导棉花抗病增产的作用机制及其基因对棉花遗传转化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前言第19-43页
 1 蛋白激发子研究进展第19-22页
   ·蛋白激发子的分类与作用特点第19-20页
   ·过敏蛋白(Harpin)第20页
   ·隐地蛋白(Cryptogea)第20-21页
   ·植物激活蛋白(Activator)第21-22页
 2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方法第22-31页
   ·mRNA差异显示技术第23-24页
   ·代表性差异分析法第24-25页
   ·交互消减RNA差别显示技术第25-26页
   ·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及其研究进展第26-31页
     ·SSH技术的基本原理第26页
     ·SSH技术的主要流程第26-28页
     ·抑制消减杂交的优点和缺点第28-30页
     ·SSH技术在植物上的研究进展第30页
     ·抑制消减杂交的应用前景第30-31页
 3 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的研究进展第31-37页
   ·双向电泳的研究进展第31-36页
     ·双向电泳的原理第31页
     ·双向电泳的主要技术流程第31-34页
     ·双向电泳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34-35页
     ·双向电泳的优缺点第35-36页
   ·蛋白质的质谱分析技术第36-37页
   ·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前景第37页
 4 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制第37-41页
   ·棉花黄萎病病原第37-38页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第38页
   ·棉花对黄萎病抗性机制第38-39页
   ·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第39页
   ·抗黄萎病常规育种进展第39-40页
   ·转基因抗黄萎病育种进展第40-41页
 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41-43页
第一章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第43-69页
 第一节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第44-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材料与设计第44页
   ·试验方法第44-45页
     ·发芽势、发芽率的检测方法第44页
     ·主要农艺性状的测量第44-45页
     ·根系活力、MDA的测定第45页
   ·试验统计方法第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快速纸培发芽法测定PEAT对发芽率及生长的影响第45-47页
     ·PEAT对发芽率的影响第45-46页
     ·PEAT对根重的影响第46页
     ·PEAT对根长的影响第46-47页
   ·采用沙培发芽法测定蛋白激发子对发芽及生长的影响第47-48页
     ·PEAT对发芽率的影响第47页
     ·PEAT对苗高的影响第47-48页
   ·PEAT对根系生理的影响第48-49页
     ·对根系活力的影响第48页
     ·对MDA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9-50页
 第二节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株田间促生效果评价及品质鉴定第50-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材料与设计第50页
   ·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调查第50页
   ·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测定第50页
   ·对棉光合特性指标的测定第50-51页
     ·叶绿素(Ch1)含量第50-51页
     ·光合效率第51页
   ·分析方法第51页
     ·纤维品质多目标综合值综合评价第51页
     ·聚类分析第51页
   ·试验统计方法第51-52页
  2 结果分析第52-60页
   ·PEAT对棉株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第52-55页
     ·PEAT对株高的影响第52页
     ·PEAT对茎粗的影响第52页
     ·PEAT对果枝台数的影响第52-53页
     ·PEAT对成铃数的影响第53页
     ·PEAT对吐絮率的测定第53-54页
     ·PEAT对现蕾强度、成花率、成铃率的影响第54页
     ·PEAT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第54-55页
     ·PEAT对籽/皮棉产量的影响第55页
   ·PEAT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第55-57页
     ·对主要纤维品质主要指标的影响第55-56页
     ·PEAT对纤维品质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第56页
     ·PEAT对纤维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第56-57页
   ·PEAT对棉株光合特性的影响第57-60页
     ·对叶绿素含量(Ch1)的影响第57-58页
     ·PEAT对棉花光合速率(Pn)的影响第58页
     ·PEAT对孔导度(Cond)的影响第58-59页
     ·PEAT对蒸腾速率的影响(Ts)第59-60页
   ·PEAT对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的影响(PAR)第60页
  3 小结与讨论第60-63页
   ·PEAT对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第60-61页
   ·PEAT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第61页
   ·PEAT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第61-63页
 第三节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花生长相关酶的影响第63-6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5页
   ·材料与试验设计第63页
   ·取样与测定方法第63-65页
     ·取样方法第63页
     ·测定方法第63-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67页
   ·对MDA含量的影响第65-66页
   ·对SOD的影响第66页
   ·对POD的影响第66页
   ·对NR的影响第66-67页
   ·对碳氮比(C/N)的影响第67页
  3 小结与讨论第67-69页
第二章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诱导棉苗基因表达差减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第69-99页
 1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69-78页
   ·材料第69-70页
     ·植物材料第69页
     ·主要试剂第69页
     ·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第69-70页
   ·技术路线第70页
   ·试验方法第70-78页
     ·棉花样品的处理第70-71页
     ·棉花总RNA的提取第71页
     ·mRNA的纯化第71-72页
     ·SSH文库的构建第72-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96页
   ·总RNA与mRNA质量检测第78-79页
   ·SSH文库的构建第79-81页
     ·Rsa Ⅰ酶切及接头效率的检测第79-80页
     ·差减杂交PCR产物分析第80页
     ·消减文库质量检测第80-81页
     ·序列测定结果第81页
   ·序列查询分析第81-96页
     ·GenBank EST数据库比对第81-89页
     ·功能注释第89-96页
 3 小结与讨论第96-99页
第三章 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研究棉苗对细菌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诱导的应答第99-114页
 1 研究材料与处理方法第99-100页
   ·双向电泳基本技术体系第99页
   ·植物材料第99页
   ·仪器第99-100页
   ·技术路线第100页
   ·试剂第100页
 2 溶液的配制第100-103页
 3 试验方法第103-106页
   ·棉花样品的处理第103页
   ·叶片全蛋白的制备第103页
   ·第一向等电聚焦第103-104页
   ·第二向SDS-PAGE电泳第104-105页
   ·剥胶、染色第105页
   ·图象获取分析第105-106页
 4 质谱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06页
 5 结果与分析第106-111页
   ·棉花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建立第106-108页
     ·全蛋白提取方法的改进第106-107页
     ·双向电泳条件的改进第107-108页
   ·2-DE图谱特征第108页
   ·蛋白图谱分析结果第108-110页
   ·差异表达蛋白质的MALDI-TOF质谱分析与鉴定第110-111页
 6 小结与讨论第111-114页
第四章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机制及转基因研究第114-136页
 第一节 细极链格孢蛋白激发子诱导棉花抗病性及相关酶的变化第115-12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5-118页
   ·材料第115页
   ·化学试剂与仪器第115页
   ·PEAT对黄萎病的诱抗效果第115-117页
     ·棉花处理第115-116页
     ·棉花黄萎病的复壮培养第116页
     ·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116页
     ·接种方法第116-117页
   ·诱导抗病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第117-118页
     ·材料处理第117页
     ·取样方法第117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第117页
     ·超氧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第117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第117页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117页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第117页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第117-11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8-120页
   ·细极链格孢蛋白激发子PEAT对棉黄萎病的诱抗效果第118页
   ·PEAT对抗性相关酶的影响第118-120页
     ·PEAT对POD活性的影响第118页
     ·PEAT对SOD活性的影响第118-119页
     ·PEAT对PAL活性的影响第119页
     ·PEAT对PPO活性的影响第119-120页
     ·PEAT对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第120页
     ·PEAT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120页
  3 讨论与小结第120-122页
 第二节 转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棉花的遗传转化研究第122-1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2-130页
   ·材料第122-123页
     ·质粒载体与菌株第122页
     ·植物材料第122页
     ·主要化学试剂与试剂盒第122-123页
     ·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第123页
   ·试验方法第123-126页
     ·PBI121—pemg~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23-124页
     ·PCAMBIA—pem~(g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24-126页
   ·PCR产物与酶切产物的纯化与回收第126页
   ·连接第126-127页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感受态细胞第127页
   ·阳性克隆的确定第127页
     ·菌液PCR法确定载体中插入片断第127页
     ·载体提取法确定载体中插入片断(质粒DNA的提取)第127页
   ·序列测定第127-128页
   ·导入质粒DNA的大量制备第128页
   ·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导入(花粉管通道法操作规程)第128-129页
   ·转基因植株的Kan与bar筛选第129页
     ·转基因植株的Kan筛选第129页
     ·转基因植株的bar~R筛选第129页
   ·转基因植株分子生物学检测第129-130页
     ·DNA提取第129-130页
     ·PCR扩增(目的基因整合检测)第130页
  2 结果分析第130-135页
   ·目的基因的序列第130页
   ·表达载体pBI121—pem~(g1)的制备第130-132页
     ·目的片段的制备第130-131页
     ·酶切第131页
     ·重组质粒的PCR检测第131-132页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pem~(g1)的构建第132-133页
     ·目的片段的制备第132页
     ·酶切第132-133页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PCR检测第133页
   ·转化结果第133-134页
   ·转基因植株的Kan与bar~R筛选第134页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134-13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35-136页
全文总结第136-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作者简介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央空调水系统及风机盘管的节能控制研究
下一篇:武汉全天空流星雷达的相位校正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