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农村发展新理念--基于人地关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9页 |
·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人地关系的相关理论 | 第13-20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 | 第13-17页 |
·西方学者的相关论述 | 第17-18页 |
·科学发展观中的相关论述 | 第18-20页 |
第3章 人地关系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20-26页 |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20-21页 |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20-21页 |
·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 第21页 |
·非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21页 |
·人地关系和谐的基础设施特征 | 第21-23页 |
·承载生态平衡 | 第22-23页 |
·承载物质循环 | 第23页 |
·承载能量转化 | 第23页 |
·承载人地交流 | 第23页 |
·按照人地关系原理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 第23-26页 |
·基础设施工程与现有山水格局相协调 | 第24页 |
·基础设施建设与多样化乡土生态相结合 | 第24页 |
·基础设施建设与恢复完善湿地相统一 | 第24-26页 |
第4章 人地关系与新农村经济建设 | 第26-35页 |
·新农村经济建设 | 第26-29页 |
·种植业结构调整 | 第26-27页 |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 第27-28页 |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第28-29页 |
·人地关系和谐的农村经济特征 | 第29-32页 |
·绿色农村经济 | 第29页 |
·生态农村经济 | 第29-30页 |
·持续农村经济 | 第30-31页 |
·网络农村经济 | 第31-32页 |
·按照人地关系原理发展农村经济 | 第32-35页 |
·农村经济建设中要发展绿色经济 | 第32页 |
·农村经济建设中要发展循环经济 | 第32-33页 |
·农村经济建设中要发展高附加值经济 | 第33-34页 |
·农村经济建设中要注重发展县域经济 | 第34-35页 |
第5章 人地关系与新农村生态建设 | 第35-41页 |
·新农村生态建设 | 第35-36页 |
·农村生态系统 | 第35-36页 |
·农村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 第36页 |
·农村生态工程建设 | 第36页 |
·人地关系和谐的农村生态特征 | 第36-38页 |
·人地互耦关系 | 第37页 |
·人地互动关系 | 第37页 |
·人地互值关系 | 第37-38页 |
·按照人地关系原理建设农村生态 | 第38-41页 |
·建设一些具有生态功能的重点工程 | 第38-39页 |
·维护现有山水格局的基础上建设生态工程 | 第39页 |
·建设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系统 | 第39页 |
·恢复和完善湿地系统和建立乡土植物苗圃 | 第39-41页 |
第6章 人地关系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 第41-49页 |
·新农村文化建设 | 第41-44页 |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 第41-42页 |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 | 第42-43页 |
·乡风民俗建设 | 第43-44页 |
·人地关系和谐的农村文化特征 | 第44-46页 |
·改革性的文化 | 第44-45页 |
·多元化的文化 | 第45页 |
·创新型的文化 | 第45-46页 |
·按照人地关系原理建设农村文化 | 第46-49页 |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 第46-47页 |
·建设农村特色文化 | 第47-48页 |
·建设农村民办文化 | 第48-49页 |
第7章 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实践创新 | 第49-56页 |
·实践观念创新 | 第49-51页 |
·乡土化视野的实践观念 | 第49-50页 |
·整合式规范的实践观念 | 第50页 |
·实践观念的基本思路 | 第50-51页 |
·实践体制创新 | 第51-53页 |
·实践体制创新是为和谐人地关系提供体制保障 | 第51-52页 |
·实践体制创新是为和谐人地关系建立工作机制 | 第52-53页 |
·实践体制创新要遵循实践的规律 | 第53页 |
·实践模式创新 | 第53-56页 |
·资金投入 | 第53-54页 |
·合理规划 | 第54-55页 |
·科技支撑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