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7-12页 |
(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二)学术界关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0页 |
(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的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的思想理论渊源 | 第12-19页 |
(一)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区分 | 第12-14页 |
1.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 | 第12-13页 |
2.政党外交与党际关系 | 第13页 |
3.政党外交思想与政党外交 | 第13-14页 |
4.政党外交战略思想与政党外交思想 | 第14页 |
(二)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政党外交战略的基本理论 | 第14-18页 |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思想 | 第15-16页 |
2.列宁关于党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 第16-17页 |
3.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党际关系理论 | 第17-18页 |
(三) 中华民族的相关优秀传统文化 | 第18-19页 |
1.发展对外友好交往的优良传统 | 第18-19页 |
2."和为贵"的思想 | 第19页 |
3."言忠信,行笃敬"的思想 | 第19页 |
4."实行王道,反对霸道"的思想 | 第19页 |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产生的背景分析 | 第19-23页 |
(一) 和平共处的政党外交战略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 | 第20页 |
(二) 全方位的政党外交战略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 第20-21页 |
(三) 独立自主的政党外交战略是30年政党外交经验教训的理性总结 | 第21-22页 |
(四) 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政党外交战略是政党外交功能拓展的必然结果 | 第22-23页 |
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3-44页 |
(一) "真正不结盟"的独立自主的政党外交战略 | 第23-28页 |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也不赞成什么社会主义大家庭" | 第24-25页 |
2.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正确对待各国党的不同探索道路 | 第25-27页 |
3.独立自主地处理内部事务,不允许别党的干涉,也不干涉别党的内部事务 | 第27-28页 |
(二) "反对霸权主义"的和平共处的政党外交战略 | 第28-32页 |
1.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 | 第28-29页 |
2."不当头"、"不扛旗","永不称霸" | 第29-31页 |
3.联合各国一切爱好和平的政党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 第31-32页 |
(三) "超越意识形态"的全方位的政党外交战略 | 第32-39页 |
1.一切向前看,积极恢复与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的关系 | 第33-34页 |
2.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主动开展同民族主义政党和社会民主党的交流与合作 | 第34-36页 |
3.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积极开展同各国主流政党及国际组织的接触、对话和交流 | 第36-37页 |
4.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重点发展与周边国家政党的合作与友谊 | 第37-39页 |
(四) 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政党外交战略 | 第39-44页 |
1.注入政党外交以经济因素,主动拓宽与各国不同类型政党交往的领域 | 第39-40页 |
2.加强重点热点问题的探讨与交流,不断加深与各国不同类型政党交往的层次 | 第40-42页 |
3.开辟政党外交的新途径,不断丰富与各国不同类型政党交往的渠道 | 第42-44页 |
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的历史启示及其价值分析 | 第44-52页 |
(一)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的历史启示 | 第44-48页 |
1.科学判断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是党制定正确的政党外交战略的基本前提 | 第44-45页 |
2.促进政党外交战略选择与国内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党的政党外交的目标追求 | 第45-46页 |
3.正确处理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的关系是党的政党外交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 第46-47页 |
4.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是党成功开展政党外交的重要保证 | 第47-48页 |
(二)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的价值分析 | 第48-52页 |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 | 第49-50页 |
2.对党的政党外交工作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第50页 |
3.对别国政党外交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