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稀土元素概述 | 第11-12页 |
1.1.1 稀土简介 | 第11页 |
1.1.2 稀土应用 | 第11页 |
1.1.3 稀土资源分布 | 第11-12页 |
1.2 稀土元素分离方法概述 | 第12-15页 |
1.2.1 分级结晶法和分布沉淀法 | 第13页 |
1.2.2 氧化还原法 | 第13页 |
1.2.3 化学气相传输法 | 第13-14页 |
1.2.4 离子交换法 | 第14页 |
1.2.5 萃取色层法 | 第14页 |
1.2.6 溶剂萃取法 | 第14-15页 |
1.3 协同萃取体系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1 中性萃取剂与酸性萃取剂协同萃取 | 第15页 |
1.3.2 酸性萃取剂与酸性萃取剂协同萃取 | 第15-16页 |
1.3.3 酸类萃取剂与胺类萃取剂协同萃取 | 第16页 |
1.3.4 胺类萃取剂与中性萃取剂协同萃取 | 第16-17页 |
1.3.5 其他协同萃取体系 | 第17页 |
1.4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7-20页 |
1.4.1 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3 本课题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实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 第20-26页 |
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3.1 有机相的配置 | 第21页 |
2.3.2 稀土料液的配制 | 第21-22页 |
2.3.3萃取实验 | 第22页 |
2.3.4 实验的相关参数 | 第22-23页 |
2.4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2.4.1 稀土浓度测定 | 第23页 |
2.4.2 pH的测定 | 第23-24页 |
2.4.3 皂化度的测定 | 第24页 |
2.4.4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24-26页 |
3 N263-P507协同萃取轻稀土萃取性能研究 | 第26-37页 |
3.1 萃取体系的选择 | 第26页 |
3.2 N263-P507协同萃取轻稀土的分配比研究 | 第26-31页 |
3.2.1 P507摩尔分数对萃取轻稀土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2 振荡时间对萃取轻稀土分配比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3 V_o/V_a对萃取轻稀土分配比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4 pH对萃取轻稀土分配比的影响 | 第30页 |
3.2.5 稀土浓度对萃取轻稀土分配比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 N263-P507协同萃取轻稀土的分离系数研究 | 第31-37页 |
3.3.1 振荡时间对轻稀土分离系数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2 V_o/V_a对对轻稀土分离系数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3 pH对轻稀土分离系数的影响 | 第33页 |
3.3.4 稀土浓度对轻稀土分离系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5 不同体系分离系数比较 | 第34-35页 |
3.3.6 小结 | 第35-37页 |
4 N263-P507协同萃取轻稀土反萃性能研究 | 第37-41页 |
4.1 反萃时间对体系反萃率的影响 | 第37页 |
4.2 V_o/V_a对体系反萃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 盐酸浓度对体系反萃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 稀土浓度对体系反萃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4.5 小结 | 第40-41页 |
5 N263-P507体系协同萃取机理研究 | 第41-48页 |
5.1 N263萃取盐酸的研究 | 第41-42页 |
5.2 pH对N263萃取能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5.3 N263-P507体系红外光谱表征 | 第43-45页 |
5.4 Cl-对萃取的影响 | 第45-46页 |
5.5 萃取机理 | 第46页 |
5.6 小结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