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坊古村传统民居现状调查与古建筑保护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1章 古村的现状调查 | 第8-15页 |
·地理区位 | 第8-9页 |
·历史沿革 | 第9-10页 |
·文化背景 | 第10-11页 |
·自然条件 | 第11页 |
·社会经济 | 第11-12页 |
·古村特色 | 第12-13页 |
·现状问题 | 第13-15页 |
第2章 古村的民间传说 | 第15-28页 |
·“节孝第”牌坊 | 第15-16页 |
·大夫第 | 第16页 |
·“青阳绚彩”牌坊和院落 | 第16-17页 |
·州司马第 | 第17-19页 |
·“字水潆洄”牌坊 | 第19页 |
·“建阳世家”牌坊 | 第19-20页 |
·开远堂、中本堂、一本堂 | 第20-21页 |
·资政第(商号──宝兴裕) | 第21-22页 |
·王家祠堂秩序堂 | 第22页 |
·三槐第 | 第22-23页 |
·“水木清华”牌坊 | 第23-24页 |
·天井 | 第24-25页 |
·古井 | 第25-26页 |
·二十栋大院” | 第26-27页 |
·古樟树林 | 第27-28页 |
第3章 古建筑的调查与质量评定 | 第28-50页 |
·古民居的主要特征 | 第28页 |
·古建筑的调查 | 第28-42页 |
·古建筑质量的评定 | 第42-46页 |
·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评价 | 第46-50页 |
第4章 古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 第50-60页 |
·古村聚落景观的含义与价值 | 第50-51页 |
·古村聚落景观的概念及构成 | 第50页 |
·古村聚落景观的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燕坊古村聚落景观分析与评价 | 第51-53页 |
·特色分析 | 第51-52页 |
·价值分析 | 第52-53页 |
·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 | 第53-54页 |
·燕坊古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规划要点 | 第54-56页 |
·保护目标 | 第54页 |
·保护原则与内容 | 第54-55页 |
·景观风貌规划 | 第55-56页 |
·燕坊古村聚落景观的旅游开发 | 第56-60页 |
·古村聚落景观旅游开发优势 | 第56-57页 |
·古村聚落景观旅游开发建议 | 第57-60页 |
第5章 古建筑加固及修缮的研究 | 第60-91页 |
·古建筑破坏的原因分析 | 第60页 |
·古建筑修缮的原则 | 第60-64页 |
·概说 | 第60-61页 |
·恢复原状和保护现状 | 第61-62页 |
·加固及修缮的目的 | 第62页 |
·加固修缮前后保存内容 | 第62-64页 |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 | 第64页 |
·古建筑的加固修缮措施 | 第64-91页 |
·地基沉陷的处理 | 第64-65页 |
·墙体的加固修缮 | 第65-68页 |
·石作的修缮 | 第68-69页 |
·木构架的加固修缮 | 第69-80页 |
·斗栱的加固修缮 | 第80-82页 |
·装饰工程的修缮 | 第82-83页 |
·路面、地面的修缮 | 第83-84页 |
·屋面工程的修缮 | 第84-91页 |
第6章 工程实例 | 第91-102页 |
·工程概况 | 第91-92页 |
·房屋病害分析 | 第92-98页 |
·加固设计与施工 | 第98-102页 |
·地基沉陷的处理 | 第98页 |
·墙体加固 | 第98-99页 |
·断裂过梁处理 | 第99-100页 |
·木柱修复 | 第100-102页 |
结束语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