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研究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 第10页 |
·依据的基本理论 | 第10页 |
·分析框架 | 第10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2 政府危机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 | 第13-19页 |
·危机管理理论概述 | 第13-16页 |
·危机管理的界定 | 第13页 |
·危机管理过程分析框架 | 第13-15页 |
·危机管理机制 | 第15-16页 |
·政府危机管理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政府危机管理的界定 | 第16-17页 |
·政府危机管理的特征 | 第17页 |
·政府危机管理的原则 | 第17-19页 |
3 国外政府危机管理模式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9-27页 |
·美国、日本、俄罗斯政府危机管理模式比较 | 第19-24页 |
·国外政府危机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4-27页 |
·建立综合性的危机管理协调部门 | 第24页 |
·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 | 第24-25页 |
·疏导社会心理、动员全社会的支持 | 第25页 |
·保证信息的传播与公开 | 第25页 |
·沟通协作渠道畅通 | 第25-26页 |
·危机管理中广泛应用高新科技 | 第26页 |
·加强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 | 第26-27页 |
4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现阶段我国所处的潜在的危机环境及危机形态的特点 | 第27-28页 |
·现阶段我国公共危机的诱因 | 第28-31页 |
·经济方面的诱因 | 第28-29页 |
·政治体制方面的诱因 | 第29-30页 |
·立法和司法过程的缺陷 | 第30页 |
·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 | 第30-31页 |
·从SARS案例分析我国现行危机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 第31-34页 |
·政府官员危机意识淡薄 | 第31页 |
·危机处理法律不健全 | 第31页 |
·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 | 第31-32页 |
·公共服务与社会目标不足 | 第32页 |
·政府公共财政方面暴露的缺陷 | 第32-33页 |
·缺乏信息公开机制和处理机制 | 第33页 |
·官员问责制不完善 | 第33页 |
·社会力量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微弱 | 第33-34页 |
5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的完善 | 第34-47页 |
·构建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 | 第35-37页 |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 第35-36页 |
·设立警报级别 | 第36-37页 |
·完善政府预警的预案规划 | 第37页 |
·不断加强政府预警的绩效评估 | 第37页 |
·健全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 | 第37-39页 |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 第38页 |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物资保障制度 | 第38-39页 |
·健全公共应急法律制度 | 第39页 |
·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行政体系 | 第39-41页 |
·建立决策指挥系统 | 第40页 |
·完善执行控制系统 | 第40页 |
·建立协调调度系统 | 第40-41页 |
·完善支援和保障系统 | 第41页 |
·完善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 | 第41-43页 |
·完善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 第41-42页 |
·完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 | 第42-43页 |
·充足政府的危机管理财力 | 第43-44页 |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43页 |
·改革财政体制,强化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 | 第43-44页 |
·寻求危机管理的多方合作 | 第44-45页 |
·充分利用民间力量,鼓励非政府组织介入危机管理 | 第44页 |
·寻求危机管理的国际援助和国际合作 | 第44-45页 |
·加强政府危机管理的反馈机制 | 第45-47页 |
·预防危机重新爆发 | 第45页 |
·尽快恢复社会秩序 | 第45-46页 |
·危机处理的评估及反思 | 第46页 |
·加强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