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民族史志论文

4-11世纪河湟民族政权都城迁移研究--兼论河湟古代都城选址条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20页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三)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第14-20页
        1. 河湟地区的地理范围第14-16页
        2. 河湟地区历史沿革与古代民族政权都城第16-18页
        3.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8-20页
一、都城迁移与南凉地缘战略的始终第20-30页
    (一) 定都廉川堡与地缘战略的议定第21-23页
    (二) 迁都乐都与制驭疆域第23-24页
    (三) 迁都西平与王权更迭的统治危机第24-27页
    (四) 还复乐都与地缘战略的实现第27-29页
    小结第29-30页
二、王都演变与吐谷浑统治结构变迁第30-44页
    (一) 行都白兰与早期联盟的羁縻统治第30-34页
    (二) 行都沙州与支、别统政体的始终第34-37页
    (三) 始邑伏罗川与华夷秩序的崩坏第37-40页
    (四) 称汗伏俟城与汗国体制的定型第40-43页
    小结第43-44页
三、文法制度与青唐政权都城兴衰第44-56页
    (一) 早期联盟中心与草创期文法制度第44-48页
    (二) 迁都青唐城与文法制度常态化第48-50页
    (三) 《青唐录》所见佛国之都与商业之会第50-53页
    (四) 诸子另立“文法”与联盟的离散第53-54页
    小结第54-56页
四、河湟古代都城择址分析第56-73页
    (一) 天下大势与河湟都城择址响应第56-61页
        1. 河湟地区厄控东西的战略地位第56-57页
        2. 民族政权的生存空间选择第57-58页
        3. 华夷秩序翻覆与河湟古都的择址响应第58-61页
    (二) 河湟古都选址的自然适应性第61-64页
        1. 河湟地区的古代自然环境及气候第61-62页
        2. 都城选址的自然适应性GIS分析第62-64页
    (三) 河湟古都的农业开发与环境影响第64-68页
        1. 两汉屯田与河湟古都立地的农业基础第65-66页
        2. 河湟地区都城建设及其环境影响第66-68页
    (四) 青海道与河湟古都的商贸交通价值取向第68-72页
        1. 羌中道与南凉都城观念的形成第68-69页
        2. 吐谷浑道的开发与吐谷浑都城制度转型第69-70页
        3. 青唐道与青唐城的隆盛第70-72页
    小结第72-73页
余论第73-75页
附录第75-85页
参考文献第85-92页
后记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寒旱环境护坡植物根—土复合体强度及其护坡机理研究
下一篇:寒旱环境护坡植物根—土相互作用机理及其与边坡稳定性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