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第一章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产生与发展过程 | 第18-26页 |
一、《暂行办法》产生与发展过程分析 | 第18-22页 |
(一) 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萌芽时期(1980 年—1990 年) | 第18页 |
(二) 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缓慢发展时期(1990 年—2000 年 | 第18-20页 |
(三) 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问题凸显时期(2001—2010) | 第20-21页 |
(四) 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根治时期(2010 年—~) | 第21-22页 |
二、青岛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产生及发展过程 | 第22-26页 |
(一) 青岛市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产生背景 | 第22-23页 |
(二) 青岛市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发展过程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暂行办法》内容分析 | 第26-33页 |
一、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一) 连续性 | 第26-27页 |
(二) 统筹性 | 第27页 |
(三) 明确性 | 第27页 |
二、《暂行办法》政策内容分析 | 第27-31页 |
(一) 覆盖对象 | 第28页 |
(二) 基金转移 | 第28-29页 |
(三) 账户累计 | 第29页 |
(四) 办理程序 | 第29-30页 |
(五) 信息查询 | 第30页 |
(六) 待遇领取 | 第30-31页 |
三、青岛市落实《暂行办法》政策内容分析 | 第31-33页 |
(一) 强制性不退保 | 第31页 |
(二) 分类转移个人账户基金额 | 第31-32页 |
(三) 分情况办理转移接续 | 第32页 |
(四) 待遇领取 | 第32页 |
(五) 建立了咨询机制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政策效果 | 第33-38页 |
一、体现了政府责任 | 第33-34页 |
(一) 政府责任得以落实 | 第33页 |
(二) 地方政府间的利益相对平衡 | 第33-34页 |
二、促进了社会稳定 | 第34-35页 |
(一) 维护了国家社会的稳定 | 第34页 |
(二) 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 第34-35页 |
三、加快了流动参保 | 第35-36页 |
(一) 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 第35页 |
(二) 激发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 第35-36页 |
四、强化了养老保障 | 第36-38页 |
(一) 保障了农民工养老权利 | 第36-37页 |
(二) 保证了农民老有所依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政策实施后仍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53页 |
一、制度壁垒 | 第38-42页 |
(一) 户籍限制 | 第38-39页 |
(二) 缴费年限限制 | 第39-42页 |
二、程序障碍 | 第42-45页 |
(一) 待遇标准计算障碍 | 第42-43页 |
(二) 转移接续信息系统障碍 | 第43-44页 |
(三) 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养老保险接续障碍 | 第44-45页 |
三、保障能力低 | 第45-53页 |
(一) 法律监管机制 | 第45-46页 |
(二) 财政保障机制 | 第46-49页 |
(三) 企业责任 | 第49-51页 |
(四) 农民工自我保障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对策建议 | 第53-64页 |
一、身份改革 | 第53-55页 |
(一)户籍统一 | 第53-54页 |
(二) 建立弹性缴费制度 | 第54-55页 |
二、地区间统一协调 | 第55-58页 |
(一) 合理发放养老金待遇 | 第55-57页 |
(二) 信息统一登记 | 第57页 |
(三) 城乡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 | 第57-58页 |
三、保障能力提升 | 第58-64页 |
(一) 法律法规保障 | 第58-59页 |
(二) 财政支持保障 | 第59-60页 |
(三) 企业保障 | 第60-62页 |
(四) 自我保障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项目实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