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调查与观测论文--调查及观测方法论文

冬春季黄渤海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9页
   ·海雾的定义和分类第13-14页
     ·平流雾第13页
     ·混合雾第13页
     ·辐射雾第13-14页
     ·地形雾第14页
   ·研究历史回顾第14-18页
     ·观测研究第14-15页
     ·卫星观测与反演第15-16页
     ·数值模拟研究第16-17页
     ·天气与气候研究第17-18页
   ·本文研究目的第18-19页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第19-22页
   ·资料第19页
   ·方法第19-22页
     ·模拟的大气水平能见度计算第19-20页
     ·模拟的液态水路径计算第20-21页
     ·雾顶高度计算第21页
     ·利用可见光反照率资料反演大气水平能见度第21-22页
第三章 2009 年5 月春季海雾个例分析第22-60页
   ·观测分析第22-28页
     ·卫星云图第22页
     ·雾顶高度第22-23页
     ·天气图第23-24页
     ·湿度场与气海温差场及风场第24-26页
     ·黄渤海沿海测站观测资料分析第26-27页
     ·黄渤海沿海测站探空资料分析第27-28页
   ·数值模拟分析第28-31页
     ·模拟结果验证第29页
     ·模拟的大气水平能见度第29-30页
     ·模拟的液态水路径与云水混合比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60页
第四章 2010 年2 月冬季海雾个例分析第60-93页
   ·观测分析第60-65页
     ·卫星云图第60页
     ·雾顶高度第60页
     ·天气图第60-61页
     ·湿度场与风场及气海温差场第61-62页
     ·黄渤海及东海沿海测站观测资料分析第62-63页
     ·黄渤海及东海沿海测站探空资料分析第63-65页
   ·数值模拟分析第65-67页
     ·模拟结果验证第65-66页
     ·模拟的大气水平能见度第66页
     ·模拟的液态水路径与云水混合比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93页
第五章 冬春季两次海雾个例对比第93-95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个人简历第102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夏季黄海表面冷水对大气边界层及海雾的影响
下一篇:海水中一氧化碳的分布、通量、光生产和微生物消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