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各种房屋空气调节论文

海上医院污染控制与空气品质对策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课题背景第13-15页
   ·研究意义和方法第15-16页
   ·文献综述第16-22页
     ·室内微污染与IAQ第16-17页
     ·室内微污染的相关研究进展第17-18页
     ·船舶室内环境空气品质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空调通风系统对 IAQ的影响第19-20页
     ·改善 IAQ的空调通风系统设计理念第20-22页
   ·本文的写作内容与安排第22-2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23-27页
第2章 改善IAQ的空调系统形式与控制模型第27-46页
   ·空调系统污染控制的设计理念第27-30页
   ·专用新风系统第30-36页
     ·专用新风系统的组成第31-36页
     ·专用新风系统的特点第36页
   ·无凝水空调技术第36-39页
     ·无凝水空调技术的基本原理第37-38页
     ·无凝水空调系统的组成第38-39页
   ·其他的空调系统形式第39-41页
   ·系统模型第41-43页
     ·实验对象介绍第41-42页
     ·实验仪器介绍第42-43页
     ·实验方法介绍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44-46页
第3章 带水膜的表冷器稳态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第46-58页
   ·带水膜的肋片效率的求解第46-49页
   ·表冷器空气侧和冷冻水侧的质量能量守恒方程第49-50页
   ·模型的求解第50-53页
   ·模型的应用:表冷器出风面带水的判断第53-55页
   ·出风面带水模型的校验与应用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57-58页
第4章 系统的新风处理理念与形式第58-69页
   ·表冷器的除湿特性第58-60页
   ·新风集中处理的思路与系统方式第60-65页
     ·新风处理到室内焓值点第60-63页
     ·新风处理到室内的露点第63页
     ·新风处理到低于室内的露点第63-65页
   ·基于除湿特性分析的新风处理方式的选择第65-68页
   ·本章小结第68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68-69页
第5章 表冷器与空调房间的阶跃动态模型第69-86页
   ·表冷器的阶跃动态模型第69-79页
     ·空气侧质量守恒方程第70-71页
     ·空气侧能量守恒方程第71页
     ·肋片和肋管的能量守恒方程第71-72页
     ·水侧能量守恒方程第72页
     ·方程的求解、线性化和拉氏变换第72-78页
     ·模型在稳态工况下的实验验证第78-79页
   ·房间的阶跃动态模型第79-82页
     ·房间的质量守恒方程第80-81页
     ·房间的能量守恒方程第81-82页
     ·方程的求解线性化和拉氏变换第82页
   ·阶跃动态模型的应用举例第82-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85-86页
第6章 合适的自控系统设计与湿度优先控制第86-100页
   ·调节器的调节方式第87-90页
     ·比例积分调节简介第87-88页
     ·调节方式的选择第88-90页
   ·系统的控制信号第90-93页
   ·系统的控制逻辑第93-98页
     ·传统意义上的湿度优先控制第93-94页
     ·系统层面的“湿度优先控制”第94-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99-100页
第7章 空调系统微污染控制措施的可靠性研究第100-109页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第100-101页
     ·可靠性的定义第100页
     ·故障的定义第100-101页
   ·系统可靠性模型第101-102页
     ·串联系统第101页
     ·并联系统第101-102页
   ·可靠性技术在空调系统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第102-107页
     ·污染控制措施的可靠性设计思路第102页
     ·污染控制措施的可靠性检验方法第102-103页
     ·冗余控制第103-105页
     ·适当的控制律第105-106页
     ·可靠度的分配第106-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08-109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09-114页
   ·本文结论第109-111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11-112页
   ·论文的下一步工作与展望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附录A 5.3节的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开环模型第115-116页
附录B 6.1.2节一次回风系统的P和 PI调节模型第116-117页
附录C 6.2节的系统模型第117-118页
附录D 6.3节传统的“湿度优先控制”系统模型第118-119页
附录E 6.3节系统层面的“湿度优先控制”模型第119-120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面嵌入曲线流问题的一些注记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LCD驱动电路的降压型DC-DC变换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