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双层地基附加应力场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理论研究 | 第13-16页 |
| ·数值计算研究 | 第16-17页 |
| ·试验研究 | 第17-18页 |
| ·双层地基临塑荷载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双层地基荷载板P-S曲线特征 | 第19页 |
| ·双层地基固结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 ·理论研究 | 第19-22页 |
| ·数值计算研究 | 第22页 |
| ·试验研究 | 第22-23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所做工作 | 第23-25页 |
| 第2章 双层地基室内模型试验 | 第25-46页 |
| ·试验设计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 第25-27页 |
| ·用正交表安排试验 | 第25-27页 |
| ·试验的主要步骤 | 第27-31页 |
| ·试验的结果 | 第31-39页 |
| ·试验结果的处理 | 第39-41页 |
| ·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3章 双层地基应力场分布(弹性阶段)的数值模拟 | 第46-91页 |
| ·数值模拟力学模型的建立基础 | 第46-56页 |
| ·封闭作用产生的内因分析 | 第46页 |
| ·封闭作用的应力场分布力学模型概述 | 第46-47页 |
| ·PFC程序介绍 | 第47-56页 |
| ·模型的构建 | 第56-59页 |
| ·构建的步骤 | 第56-57页 |
| ·模型的参数 | 第57-58页 |
| ·试验加载及相关量的量测 | 第58-59页 |
| ·力学模型模拟试验结果 | 第59-88页 |
| ·基础板宽度 | 第59-70页 |
| ·硬壳层的厚度 | 第70-77页 |
| ·硬壳层的刚度 | 第77-84页 |
| ·软土层的厚度 | 第84-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91页 |
| ·竖向附加应力 | 第89页 |
| ·水平向附加应力 | 第89-90页 |
| ·K_0值 | 第90-91页 |
| 第4章 双层地基临塑荷载和沉降分析研究 | 第91-103页 |
| ·封闭作用对双层地基临塑荷载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91-93页 |
| ·应力路径简介 | 第91-92页 |
| ·封闭作用对软土表层中一点应力路径的影响 | 第92-93页 |
| ·考虑硬壳层应力扩散作用和封闭作用的软土地基临塑荷载 | 第93-99页 |
| ·公式推导的思路 | 第93-94页 |
| ·公式推导 | 第94-99页 |
| ·封闭作用对双层地基沉降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99-101页 |
| ·剪应力对沉降的影响 | 第99-100页 |
| ·从机理上分析封闭作用对双层地基沉降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 第5章 双层地基二维沉降曲线研究 | 第103-120页 |
| ·目前双层二维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 第103-108页 |
| ·第一类方法存在的不足 | 第104-105页 |
| ·第二类方法存在的不足 | 第105-108页 |
| ·经验模型的建立 | 第108-111页 |
| ·经验模型建立的思路 | 第108页 |
| ·经验模型的建立 | 第108-111页 |
| ·利用Crank-Nicholson差分法求解经验模型方程 | 第111-114页 |
| ·经验模型实例分析 | 第114-119页 |
| ·实例1 | 第114-115页 |
| ·实例2 | 第115-117页 |
| ·实例3 | 第117-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2页 |
| ·结论 | 第120-121页 |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121-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29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已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129页 |